13/08/2020Text: Helena HauPhoto: Sotheby
計劃趕上了變化:疫症限制了出行,今年拍賣成績反而更亮眼?
拍賣會上,最刺激的環節莫過於每一次舉牌,能投得自己的心頭好,在拍賣官敲錘前一刻,都不能鬆懈,直到落錘一刻。以往,一年兩季的拍賣會、預展,前前後後總會吸引不少藏家、藝術愛好者、投資者等人漂洋越海前來參與;不過今年卻因一場疫症打亂了安排妥當的計劃。
持續大半年的疫情,令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或增添變數;世界各地面臨著同一個挑戰,卻沒有人能預計這場疫症何時會完結。看著大小型藝術實體展紛紛取消,Art Basel移師網上、蘇富比的春拍延期四個月……無疑,藝術界受到不少重創。但隨著大環境變化,誰沒有後備計劃,跟著應變?
雖說蘇富比的春拍延期了4個月,但拍出的成績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卻顯得特別亮眼!在拍賣預展中、甚或圖錄裡,藝術品和創作者的價值往往都被量化,以估價作為表達,最後的落成價有時還不是你我能想像到的天價,當然中間也包含了一份對藝術的激情,所以拍下一件藝術品,並不是走進超市拿起一個蘋果或一盒牛奶,隨意放進購物車。那麼,在疫情限制了出行的情況下,要怎麼克服藏家在沒辦法見到作品的情況下,可以放心認購?該怎麼應對疫情底下的藝術市場?拍賣市場近年來又有哪些轉變?除了一些大師級作品,還要哪些甚具潛力的藝術家和作品?面對這一籮籮的問題,不如讓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銷售主管郭東杰(Felix)分享些許看法。
「注意力反而不在疫情帶來的恐懼,而是克服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問題。」
拍賣由三月延期到七月,當藏家、同事因為出行限制,沒辦法越洋過海來到香港看作品時,郭東杰Felix表示,「注意力反而不在疫情帶來的恐懼,而是克服過去沒有出現過的問題,與其無限期延期,不如循序漸進,透過零星的網拍測試下市場反應;其實透過網拍,可以見到市場的購買欲還是很扎實及活躍。」其實數碼化在現時是十分平常不過,但對於傳統行業和藝術界別,數碼化或許是其中一個趨勢,但未必是需要立即實行的,始終站在藝術品前,感受作品的臨場感和氛圍是不少藝術愛好者的一大樂趣,然而疫情卻將藝術行業數碼化變得那麼迫切,當然這也是在逆流中必須做出的一些改變。
「收藏本身是一種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Collection應該要有自己的性格。」
「以前大家的心態可能是想將中國的東西買回來,有種國寶回流的心態;但經歷四十到五十年之久,東西也買的七七八八了。」Felix說。在蘇富比的現代藝術部工作了近十年的Felix,見證了香港拍賣市場近十餘年的大轉變:從前的拍賣市場重心一直靠古董及書畫撑起,但近十年,現當代藝術卻急起直追,這反映了不少藏家的收藏目的和轉變,當中也包括時代的轉變。「古時的東西是好,但現代的也有其吸引之處,現代人會買一些能觸動到現代人心靈的作品,而現當代的崛起,就是買到屬於我們時代的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再者,收藏本身就是一種創作,一個屬於自己的Collection應該要有自己的性格,符合自己的品味。」藝術會傳承,藝術品作為載體同樣會傳承,除了其本身的價值,藝術始終是感性的,在相近的語境下,或許更容易找到共鳴,甚至打動人心。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