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18Text: Helena HauPhoto: CWing Li / 馮永基官網
馮永基的水墨人生:隨他的步伐,在苦樂生活中尋回自由世界
退休十餘年,和建築漸行漸遠,卻在創作中與其相互依偎
在馮永基的生命裏,水墨與建築是不可磨滅的東西。前者感性灑脫,後者理性謹慎。二者看來,如此大不同,可否扯上關係呢?他喝了一口茶,說道:「兩者間關係密切,但卻又似沒有任何關係。」
「從畫面上來看,你不會找到建築物,甚至找不到人物,好像全是大山大水。」曾為建築師,但他的畫卻沒有任何建築物。話雖至此,但若換一角度看,畫面之間的虛實關係,顏色處理,甚至留白和空間感都猶如他的建築理念「build less for more」,有必要的留,沒必要的捨,保存多些喘息的空間。
退休多年,馮永基也自言與「建築」漸行漸遠,慢慢的全心投入水墨創作中。那些又長又窄的框架和畫面是他喜愛的,乍看是一種限制,像是受限於地域和實際面積。他卻說:「我很喜愛用很長很窄的畫框,無論是直倒還是橫倒。這就跟建築物的窗門關係一樣,猶如從窗戶去欣賞外面的景象。」相信這便是受他多年來的建築經驗所影響。他也闡釋每一幅畫作不是單獨個體,而是能夠湊成一個系列的作品。「就如在很窄的區限裏跳去其他畫面,所以在畫面間是活動的,好像是規限,但同時又可以衝破規限,這就和建築產生了一個微妙關係。」如此一說,限制了的畫面像是給了他更大的發揮空間,而這些畫與畫之間的跳脫關係就是他於局限中的突破,也顯露出畫作與建築相輔相成的微妙關係。
是時候了
「兜兜轉轉好像都幾十年了,但是自己覺得開心,因為從水墨當中我找到現代水墨,也建立了自己的風格。」
將大半生都奉獻在建築上,偶爾遊走於水墨間,相信他是無悔的。現階段的他坦言:「目標就是清晰的,做一個水墨畫家,將水墨帶去西方,用容易理解的語言互相之間尊重。透過自己鍥而不捨的精神,慢慢講解,講解到大家、西方人都明白,中國繪畫是甚麼,現代水墨又是甚麼!這就是我的目標。」接下來的日子沒有別的,就是一心一意的投入,將早已結下的水墨緣揮灑得淋漓盡致。
現時的他身處於英國倫敦,和另外兩位畫家派瑞芬和李志清將水墨帶至西方,舉辦三人聯展「All about Ink」。而繼倫敦之後,還會在日本、台灣展出其水墨作品。
後記
聽他說的話,看他寫的書,恍若跟在他背後,輕輕地拂過了他的大半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聽他說的悲,看他寫的苦,卻能讓你在其中看到生活的一點歡、一點甜、一點堅毅、還有一點信念。苦的味道很特別,容易留下和憶起。但在他身上看到了無論多麼迂迴曲折,只要別忘了初衷,種下的種子,總有收成的一天。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