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5-22Text: Yan LawPhoto: Daren Cheng

【民間保育】從舊物考究歷史!本土收藏家:香港人選擇放棄用實體文具!

  答案是:「我對物件本身存在於城市空間,所發生的作用和歷史很感興趣!」

 

  原來在Joel眼中,文具不止是我們舊時學習情況的縮影(寫錯字?用塗改液塗掉再寫。嫌塗改液乾得太慢?轉用塗改帶吧。懶得塗改嗎?乾脆用擦得甩原子筆好了,連改過的痕跡都沒有),還是一個城市變遷的見證(香港賣的文具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由最早期的英國殖民地時期,用的都是英國和美國貨;到了日治時期,便開始用日本文具;再後來重歸英國管治,又用英國和美國製的文具。九七回歸以後,愈來愈多人鼓勵用國貨,便到了用中國貨的年代)。所以走入「銀の文房具」後,你便會發現這裏根本是一個展覽館,由Joel一手一腳策劃、設計、裝置,目的是要讓參觀者從中了解本港文具店的演變,進而對香港的城市規劃提出疑問。

 

Read More:【死守皇都】最後的文字師:一生只懂寫字,靠「真體字」招牌打響名堂!

 

與其說是文具店,不如說是博物館,皆因裏面的文具通通都是非賣品。

原以為紅色塑膠豬仔錢罌是香港本土原創,沒想到竟是以一款加拿大藍色小豬錢罌為藍本的「二次創作」。

 

  每逢有舊式文具店倒閉,Joel就會去接收餘貨,再把「戰利品」通通搬回舖。「基本上我每天都會收到不同的文具,然後會把它們放上陳列架,讓整個環境持續變化。」編者偷偷瞄了瞄他剛剛拎回來的三個紅色大膠袋,後來才知道裏面是已經泛黃、出了斑點的傳統燈籠,一隻隻以彩紙、金線等製成的兔子栩栩如生,好不可愛!

 

  這裏與一般展覽館不同,沒有把展品一件件攤開、以玻璃櫃隔閔展示,反而盡量還原真實場景,更容許大家把文具拿上手細看。「做展覽最好玩的是,策展人(他)一定要在現場,最好還隱藏自己的身分,然後找參觀者聊天。」聊天?聊甚麼呢?甚麼都可以聊,就看你和Joel之間能產生甚麼火花!

 

2016年鍾燕齊在新蒲崗工廈開設文具展覽廳「銀の文房具」,今年搬到旺角「618上海街」。他說:「過去三年,我接受了過百個訪問,連Time Out Magazine都選了『銀の文房具』為最具影響力的私人博物館之一。沒想到搬來這裏短短一個多月,就發現有九成八參觀者都沒有聽說過『銀の文房具』。這正好證明了:就算有十幾萬瀏覽人次,都不一定能反映真實;當資訊愈發達,資訊其實也會被淹沒得更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有種生活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人物專訪 #懷舊 #文具 #文青 #旺角 #618上海街 #銀の文房具 #集體回憶 #民間保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