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代工華為新手機芯片,美國或加大制裁,中芯股價波動不宜追入?
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開售反應熱烈,有分析料首年出貨量最少達1200萬部,據報新機搭載中芯國際(00981)代工的7納米芯片。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是否已遭華為及中芯成功突圍,成為近期熱話。不過,自從華為官宣新手機,中芯已借勢炒升不少,累漲逾兩成。值得一提,有外媒引述行業分析員指,華為新機可能導致美國加強制裁,亦有指中國目前仍沒有大規模量產7納米芯片的能力。中芯近日股價受市場消息左右極為波動,貿然追入會否太冒險呢?
(Shutterstock)
傳華為Mate 60 Pro用中芯7納米芯片 胡錫進:對美國制裁沉重打擊
華為上周二(8月29日)突發開售旗艦智能手機「Mate 60 Pro」,售價6999元人民幣起,並於9月3日正式開啟全渠道銷售。值得留意,華為沒有宣布Mate 60 Pro是否搭載5G通信技術,惟網上多個測評視頻顯示,將蘋果手機iPhone14 Pro與華為新機置於同一網路條件下測速,結果顯示兩款手機可達到基本相同的5G網速水準。有網民購買手機後即時「拆機」,顯示其搭載了7納米製程、由中芯國際代工的麒麟9000S處理器,而晶片上的CN代碼則代表其代工廠來自中國大陸。
《環時》前總編輯胡錫進發文,稱華為新機「是對美國用芯片技術遏制中國十分沉重的打擊,意味著華為走出了一條獨特且自主的技術和產業路線」。不過,Mate 60 Pro搭載鴻蒙操作系統,很多海外App不能使用,目前只能在內地暢銷。另彭博行業研究認為,華為新機有可能是中芯用14納米或更先進的製程技術所生產。
郭明錤:首年出貨量料最少1200萬部 富瑞:或影響iPhone 15在華銷量
華為Mate 60 Pro一開售,即引發多地華為門店再現排隊盛況。綜合內媒報道,華為多地線下門店出現客流量翻倍情況,且線上同步開啟的第一波全款銷售也被搶購一空。據了解,華為Mate 60系列備貨充足,首批備貨量達數百萬台,遠超前期產品。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Mate 60 Pro開賣後市場需求強勁,今年下半年出貨計劃已經提升約20%,至550萬至600萬部,在發售一年後的累積出貨量預料至少達到1200萬部。他相信華為供應鏈中受惠中國廠商眾多,包括從事晶圓代工的中芯,以及光學板塊中負責模組的舜宇(02382)等。
富瑞發表研究報告指,華為Mate 60 Pro首5日銷量預計超過85萬部,與去年iPhone 14系列機型的銷情差不多,而假如華為Mate 60 Pro銷量達到500萬部,則可能會讓iPhone 15損失38%的潛在中國銷量。華為新手機不僅吸引華為擁躉,還對將其視為中國戰勝美國制裁標誌的更大客戶群產生吸引力。不過,華為Mate 60系列手機計劃出貨量可能是1000萬部,在這情況下不太可能全靠國產的7納米芯片,預計會將國產芯片和之前囤積的台積電代工芯片混用。
專家:中芯7納米芯片無法大量量產 外媒:或令美國加重制裁
《彭博》委託手機業界人士拆開並解構Mate 60 Pro,證實該手機使用的是中芯國際7納米芯片,引發熱議。倘若屬實,意味中國已經突破美國技術封鎖。不過科技專家許美華潑冷水,直言「真正的挑戰還很大,未來關卡還很多!」許美華說:「中芯去年就傳出,可以用DUV重複曝光做出7納米。此法不只是良率很低、成本很高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製程極耗產能,無法大量量產。我猜,這是華為手機上市數量有限的最大原因。」富瑞集團分析師亦認為,華為Mate 60的進展可能不如表面看來那樣,新手機上市幾小時即賣光,表明庫存有限,有可能採用台積電斷供之前的庫存晶片。
另外,外媒引述行業分析員指,華為發售新手機Mate 60 Pro,反映在美國制裁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仍然取得突破,這可能導致華府加強制裁行動。加拿大科技研究公司TechInsights分析員Dan Hutcheson稱,華為Mate 60 Pro的處理器被指採用7納米生產技術,反映半導體行業取得突破。美國證券商Jefferies分析員相信,有關消息可能觸發美國政壇對制裁有效性進行討論,不排除未來可能加大制裁力度。另有分析認為,用於Mate 60 Pro的半導體運作效能較弱、成本效益較低,荷蘭已落實芯片設備出口中國的限制,相信中芯未來難生產更高性能的半導體。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昨日(5日)就華為推出Mate 60系列手機回應指,在未獲得關於其所搭載芯片的確切信息之前,不會發表評論,但美國應繼續實施「小院高牆」的技術限制措施。另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4天返回美國後,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中表示,美國將繼續向中國出售芯片,但永遠不會向中國出售最頂尖的人工智能芯片。
傳中國將推出大基金三期籌3000億人幣 重點投資芯片製造設備
另方面,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中國將推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規模近3000億人民幣,遠超過一期的1387億人民幣和二期的2000億人民幣,重點投資芯片製造設備,以促進半導體行業發展,實現半導體自給自足,特別是面對美國的壓力。消息指,財政部門計劃出資600億人民幣,其餘資金需向其他出資者募集。另據央視報道,華為Mate 60系列新機採用「中國芯」,並稱1萬多個零部件已實現國產化。內地官媒《經濟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制裁帶來了切實的困難,也帶來了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芯」正披荊斬棘、大步前進。
此外,工信部、財政部近日聯合印發《電子信息製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六大項工作舉措促進產業發展,其中提出著力提升晶片供給能力,積極協調晶片企業與應用企業的對接交流。
熊麗萍:華為新機銷量仍要觀望 中芯料受消息左右較波動
(熊麗萍)
今日《開市Good Morning》節目請來資深財經分析師熊麗萍,她指華為始終有一批捧場客,且很久沒出新機,而在受制裁下仍能研發出自己的手機,市場反應熱烈正常,但銷量是否真的很大要再觀望,要看產能可否應付、用家回應,以及芯片供應能否追得上。如真的用到7納米芯片,對內地手機及芯片生產肯定是一個突破,但與國際市場比較仍有距離,如台積電據報已做到3甚至2納米。
對於有分析指華為新手機熱銷會觸發美國加大制裁,熊麗萍表示,大家都早料中美關係難有大改善,美國如何制裁,中國都會透過中芯等企業加大芯片研發。市場對美國制裁因素不會看得太重,反而會看重中國芯片研發進展如何。若中芯能顯示於華為手機上有新進展,就算對銷售沒大幫助,但足以反映在近幾年受制裁下其研發團隊及力度或已加大。現時要看中芯實際技術達到哪個水平,但股價應會較波動,昨日就因擔心受美國制裁,由22元跌回20元多。另外,在技術突破之外,也要看最終效果如何,期間應會有很多消息及變數,故暫不宜判斷中芯已轉勢,而股價自年中見過23元後就一直滑落,該位置很關鍵。
中芯今日(6日)收市升2.39%報21.45元,曾跌1.91%至20.55元,成交17.99億元。其他芯片股也普遍上升,華虹(01347)升2.18%報21.05元,ASMPT(00522)升1.1%報77.85元,上海復旦(01385)升0.96%報18.86元。
(經濟通HV2報價系統截圖)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中國組、採訪組 整理:李崇偉
重溫《開市Good Morning》熊麗萍詳盡分析,請按此
其他中芯相關新聞:
《午市前瞻》恒指失廿天線勢再探底 利好作用消散中芯20元整固
【大國博弈】外媒:中國禁中央政府官員在工作中使用iPhone
【大國博弈】華為突破技術封鎖?白宮:美應續搞「小院高牆」限制
《華為動向》富瑞稱華為新機挑動愛國熱情,料搶蘋果新機部分銷量
《A股焦點》傳中國將推出大基金三期,晶片概念興奮華微電子漲停
《華為動向》華為新手機技術有突破,或引發美國加強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