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記者疑被殺 美國沙特陷角力
沙特阿拉伯流亡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失蹤案,擾攘近一周,沙特及美國的關係陷入僵局。市場擔心美國及沙特的關係會惡化,影響中東局勢以至能源價格,更有人擔心會重演石油危機。
市場擔心美國及沙特的關係會惡化,影響中東局勢以至能源價格。 (iStock圖片)
卡舒吉於中東是有名的記者,多年來在美國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報導沙特阿拉伯政局,早前到沙特駐土耳其領事館辦理結婚文件後失蹤。市場相信卡舒吉被沙特人員殺害,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更一度公開批評沙特為「流氓殺手」,沙特即時威脅,指可用石油作為還擊。事件雖未令國際油價大幅波動,但沙特威嚇若受美方制裁,會減少石油出口,令國際油價升每桶至100、200美元,甚至更高。國際油價雖未大幅波動,但全球投資沙特規模最大的iShares MSCI沙特阿拉伯ETF,自前周三(10日)起連跌4日,累跌9%。
石油國債沙特利器
美國是現時石油出產最多的國家,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的統計,美國每日產出石油高達1,120萬桶,超越沙特每日700萬桶的產量,今年9月更加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雖然美國產量大增,但仍依重沙特石油入口。根據能源數據企業ClipperData的非官方統計,美國上月由沙特入口石油增至110萬桶(見圖一),是16個月高位,沙特石油第二大買家就是美國。 近年美國頁岩油發展雖蓬勃,但由於頁岩油屬於輕質原油,不適合煉製柴油、航空燃油等,往往不受美國煉油廠青睞。花旗國每日需要消耗2,000萬桶的石油,因此仍要大幅依賴沙特石油進口,利用石油對付美國實在是易於反掌。
沙特被外界譽為「石油中央銀行」,近年沙特皇室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地位雖然大不如前,但其勢力仍左右國際油市,但分析認為,重演1973年石油危機的機會不大,因為石油市場的架構已大不如前。當年石油市場以長期合約交收,但現今石油市場更着重現貨。若一個國家減少出口,另一個國家的石油輕易補上。因此市場相信沙特若減產會更適得其反,事關沙特減產不但不會令油價急升,反而造就其他國家輸出更多搶佔市場份額。現時沙特石油出產佔全球13%,只僅次於美國的15%。因此即使沙特威嚇要令油價大幅急升,國際油價至今仍未有異動。
沙特另外一樣武器就是美國國債。2016年,沙特首次公布持有美國國債數量達到1,170億美元,是眾多國債持有人中列第12位。過去40年來,沙特一直因雙方協定,而不公開所持有美國國債的數目,美國於軍事上支持沙特,換取的就是沙特增持美債。周三(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沙特持有美債達1,695億美元,排行第10位。獨立財經網站Zerohedge引述消息指,自2004年底以來,除了2014年底至2015年初,油價大幅下滑外,沙特一直都在增持美國國債,而且速度亦相當快。
軍火合同是雙刃劍
市場普遍認為沙特還有一項殺手鐧,就是軍火合同,事關連「侵侵」都表明若因為卡舒吉而終止雙方軍火交易,行為實在愚蠢。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數據顯示,沙特是美國軍火最大買家,去年沙特買下美國武器高達34億TIV(TIV為計算軍火生產成本的單位),比第二大買家澳洲多出三倍(見圖二)。2017年雙方更協定,未來10年沙特會向美方採下總值1,100億美元的軍火。
但若沙特不向美國購入軍火,又可否跟其他國家例如中國及俄羅斯購買呢? 紐約時報評論家Josh Rogin認為可能性不大。事關沙特於也門的戰局,所用的軍火是全由美國及英國設計,不能輕易轉用中國及俄國制造,且美國武器是最優秀。沙特不單是向美國購入飛機大炮,當中的維修、訓練以及軍事情報的支持,都是源於美國。也門的內戰由2015年開始,沙特投入以數萬億元資金於戰火之中,就是為了對抗伊朗於阿拉伯世界的勢力擴張。美國本土有不少評論,都鼓吹美國藉今次事件終止也門的戰亂。
除了戰事受影響外,外界憂心是次事件會打亂沙特2030年經濟改革的部署。大約有12個西方商界及傳媒領袖,包括英國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理查‧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已經表明不會出席下周二(23日)由沙特王室舉辦的大型投資會議。他們關注當地的人權問題,更擔心一旦沙特被美國裁制後所帶來的後遺症。沙特的經濟大改革,目標是多元化發展國家經濟以減少對石油收入的依賴,整個計劃推手就是現任王儲沙爾曼(Mohammad Bin Salman Al Saud),也正正就是被外界懷疑殺害卡舒吉的幕後凶手。
事件會不會愈演愈烈,甚至鬧到王儲頭上從而影響沙特前景,仍要看事態的發展。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