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16
原作VS改編 《樓下的房客》偷窺的變態VS變態復仇者
九把刀曾經講過,把自己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是一場超越自己的競賽。因此,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會看到他把兩本小說合編而成一個故事,在《等一個人咖啡》(《等一個人咖啡》愛是永恆當所愛是你),亦改了老闆娘的故事,兩部都令人有意外的驚喜。新作《樓下的房客》(註:導演是崔震東,九把刀擔任編劇)再次把故事改寫,今回卻令觀看過原作的我感到失望。
在一棟老舊的房子裏,房東在每個房客的房間裏安裝了閉路電視,讓他可以偷窺。樓下住著一對男同志、離了婚的老張、常帶不同男人回家的陳小姐、一對父女、廢青柏彥,以常常肢解人的穎如。房東在偷窺之外,還設計著一連串的巧合,揭開各房客的人性陰暗面,並引發了一場互相殘殺的事件。
《樓》的配樂十分出色,由第一分鐘開始已經能把觀眾帶入那個恐怖的氣氛裏,在屠殺的那一場裏,蕩氣迴腸的音樂,能把當中荒謬展現出來。除了配樂之外,畫面也夠黑色,肢解的部分的確令人作嘔。
給沒看過原作的你
故事的前半部份都是按小說的鋪排去發展,九把刀修改的重點是房東的經歷,按他在台灣的訪問所言,他希望為房東添上走上變態之路的原因,令他變成一個復仇者。這個舉動的確扭曲了原作的精髓,讓一眾小說迷感到失望,包括我。
由於這可說是半個新故事,我嘗試把小說忘記,只看這一個半新的故事,算是個中等的作品。用復仇的角度去解構房東的行為其實是說得過去,而且能令房東多了一點人性,以及理性。再者,你未去到最後一鏡,也猜不到房東的葫蘆賣什麼藥,他心理投射的人物,讓人更同情他的遭遇,一個活在地獄的可憐叔叔。
不過,還有些地方是讓我摸不著頭腦,後面的解然說能合理化房東的行為,那房客的離奇失跡事件呢?把房客的背景作出修改,又是不是只為證明房東除了復仇之外,他的變態行為是由經歷所塑造出來?還是想製造房東有多重人格的效果?究竟房客互相殘殺的意義是什麼?
給看過原作的你
身邊看過原作的朋友,都難免會感到失望,因為改編的版本把小說最精髓的不寒而慄刪去,並為故事帶來一份光明。
原著是黑暗到底,也奇幻到底。電影的恐怖停留於畫面中所營造的驚慄感,小說最令人懼怕的是偷窺背後的控制,以及審問房東的警察最後認同房東的理念,甚至最後買了一棟舊房子,去伸張自己認為的正義。
於我來說,小說的重點在於偷窺、對人性的觀察,以及控制。數年前讀這本小說,是個「天眼」當道的年代,總覺得會有個Big Boss去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如果真的要對你計算,其實不是很難。
今時今日,講「大數據」的年代,每一個人都會被數據記住,有些商家會用此來作銷售,做市場定位,那政府呢?軍方呢?他們的科技更為先進,要為一般人設下陷阱,其實是輕而易舉的事。假如他們是選擇行惡,或以善之名去行惡,不需要自己動手,就像房東一樣,透過數據製作巧合,不需自己出手,讓他們自相殘殺便足夠。
偽文青推薦指數: ★★☆☆☆(取決於你有沒有看過原著)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