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2016
融會唐詩與唐史的故事書
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一書中說:「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久的王朝之一,共二百七十六年,其中一半時間在黃金時代之內。」
唐朝不但國力強,政治上也出現過中國帝皇歷史中最開明的唐太宗「貞觀之治」,文化上的唐詩是中國文學最輝煌的時代,社會風氣也是較重女權和男女關係較開放的時代。外國所有的Chinatown,儘管原文直譯是「中國城」,但華人都稱之為「唐人街」並自稱為「唐人」。
台灣有一位作家陳哲明,以筆名公孫策聞世,擅長借用歷史典故,批判政治亂象,將「以史鑑今可以知興替」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數年前,他規劃融會中國古籍,包括史書和詩詞文集,寫1000個歷史故事,讓讀者可以通過故事書,接觸到中國經典,也就是將經典普及化。這個「公孫策說歷史故事」系列,從春秋到唐代,已出版了五冊,還會出下去。第五冊書名叫《大唐風》,講的是唐代由盛而衰的故事,故事穿插唐代詩歌。用詩來說史,用史去讓讀者領略詩句的幽微精妙之處。《大唐風》的「風」是古代對詩歌的代稱,也是「嘲諷」的「諷」的古字,即褒貶政事與人事的意思。
書的副題是:「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
《大唐風》一書的作者公孫策在「序」中說:
自唐高祖李淵稱帝到朱溫篡唐,將近三百年。簡單分成兩部分,前一半是大唐盛世,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稱唐朝皇帝為天可汗;後一半則藩鎮跋扈,朝廷幾無威信可言。
隋唐開始以科舉取士。那意味著寒門士子可以通過考試求取仕進,因而唐朝的文學活力旺盛,唐詩之盛放毋庸待言,唐人傳奇更開啟了後世小說家的門扉。然而,那些才華洋溢的文學之士,懷抱盛世理想,卻處在動盪年代,周旋於軍閥、權臣、朋黨,乃至宦官之間,隨時局而浮沉。他們的心境如何?
唐朝留給中國人的,除了盛世的驕傲之外,就是文學上的璀璨遺產——唐詩。
最著名的詩人當數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他倆的生平則剛好見證了大唐帝國由極盛而急降:出生於開元盛世,拜盛世之賜,得以遊歷四方,並且交遊廣闊,見聞廣博。但是又經歷一場大亂,造成他倆的顛沛流離,而那些顛沛過程,也豐富了他們的作品。
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是唐玄宗的兩個年號:開元與天寶,前者是巔峰,後者轉趨向下,而轉捩點是安史之亂。唐玄宗亦即唐明皇,他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象徵唐皇的權力衰落。接著「藩鎮割據」、「牛李黨爭」,讓元氣大傷的大唐帝國,朝廷形同虛設,終致走向滅亡。《大唐風》這本書的涵蓋期間,大致就是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那一段,前後約一百多年。
這段歷史,史書有載,唐詩中卻有不同視野。為數甚多的詩人群,相較於人數極少的史家,提供了更客觀的觀點與視角,也留下更真實的唐代史影。
唐詩幾乎每個人多少都能吟誦幾首,李白、杜甫、杜牧……等知名詩人,唐明皇、楊貴妃、高力士、安史之亂、武則天……的軼事與歷史事蹟,拍過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幾乎人人都知道一些。詩人個人遭遇和歷史糾纏不清,寫成傳頌千古的唐詩,除了表面的詩句釋義,詩中內在蘊含對唐朝政治、社會,乃至時事的看法,該做何解?唐詩不僅是文學經典,也可做為史料,從不同角度認識唐史。喜愛文學的讀者就可以從閱讀歷史故事而對唐詩有另一番心得。
這裏介紹《大唐風》其中第17節的後半段。
當時安史之亂結束,詩人李白去世一年,杜甫在成都尹嚴武資助下入四川,後又被命為「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雖有銜無職,也是京官。後世稱杜甫為杜工部,因為這是他一生最高官銜。但他後來也辭了職,離開三峽,東下到江陵,在潭州即今日長沙,遇到一個老朋友李龜年,他是開元、天寶年間長安最紅的音樂表演家,杜甫於是寫下了一首名詩《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岐王李隆範是唐玄宗的兄弟,崔九在開元年間任殿中監。前兩句講過去盛世時常在權貴家中聽李龜年的奏樂和唱曲,現在雖是江南好風景,但顯然已非昔日光景了。末句的「落花時節」一語雙關,既喻大唐國勢,也喻杜甫和李龜年二人的晚景——杜甫在寫此詩後一個月去世。
《唐詩三百首》編者蘅塘退士評論這首詩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淒涼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公孫策寫:一句「落花時節」,事實上也可作為大唐盛世的「壓卷」,接下去是帝國國勢江河日下了。
借詩讀史,以詩論人,順著歷史的進行,帶進文學家的故事,公孫策解讀唐詩與唐史,由「深入詩人當時處境與內心」的角度,寫出諸多唐朝歷史故事的另一種詮釋。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唐風:帝國盛極而衰 詩人隨波浮沉》
作者:公孫策
由 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