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5
羅馬尼亞之地攤尋寶
羅馬尼亞之後要走過的國家都有一個共通點,她們全都是前蘇聯解體後分裂出來的國家(摩爾多瓦、烏克蘭、俄羅斯)。
這些曾經在共產主義下過活的地方,印象中還有很多非常具共產色彩的產物,到目前為止依然流落民間,尤其是一些日用品或帶有濃厚偶像崇拜的前朝遺物。
雖然我們不是共產主義或那位蘇聯領袖的狂熱追隨者,但對這些古董舊物非常感興趣,而且成功續領特區護照後,這趟旅行的終點終於在望,早前因為怕加重行裝的負擔而盡量忍手不買任何紀念品,如今買了東西最多也只是拿著多走個多兩個月路。抑制已久的購買慾,自上年10月在美國波士頓後,終於有機會解放。
要找這些落入民間的共產老物,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到當地的跳蚤市場或平民地攤,花個半天慢慢尋寶。雖然羅馬尼亞並不是前蘇聯國家,但她也曾經活在共產政權超過40年,估計當地也有不少心頭好讓我們淘個夠,即使不方便帶回家的物品,看一看似乎也可過足癮。
一般跳蚤市場最熱鬧的多數是周末時段,可惜我們在布加勒斯特的日子都在平日,碰巧旅館的住客也有同好之人,冒著摸門釘的險也要看看才死心。迷路了一輪過後,終於在一個大公園的入口處找到零星幾個地攤,以平日來說算是不錯,而且貨物的質素也不俗,但這幾攤的物品沒有很重蘇聯味,只有很多老式皮喼、播音器、手錶、鐘等等各式小物。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個皮製拉尺,全手動的設計讓它歷久常新,除非狠狠的掉它落地,否則好像永遠也可以正常操作似的。同行的菲律賓旅館住客講價口才了得,不用港幣100就成交。
雖然迷了路一陣子,但原來這個地攤小市場很容易找,只要找到 Carol Park(又名Liberty Park),站在離那個超高紀念塔最遠的公園入口,靠近馬路迴旋處的地方就是了。
布加勒斯特自十九世紀中開始便是羅馬尼亞的首都,是國家文化藝術的中心,因為市內建築之美,過去曾被冠以「小巴黎」的美譽。儘管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天災,及 70 到80 年代前共產狂人壽西斯古的系統化政策 (Systematization)的洗禮,大部份這些極具古典美的建築物今天仍然屹立在布加勒斯特市內,繼續為國家服務,亦成為了國家旅遊業的一大亮點。
因為旅館有單車可以借用,我們便拿著地圖來個單車半天遊,到處探索之餘,也順便做做運動。雖說是探索,但其實我們心中也有一兩個地方想去看看的,第一個是凱旋門 (Arcul de Triumf),沒錯,布加勒斯特也有個凱旋門,也是很有名的。雖被稱為「小巴黎」,但其實這個城市跟巴黎大纜都拉不上,這個凱旋門是其中幾個真的有點法式味道的建築。
羅馬尼亞於 1878 年脫離鄂圖曼帝國,宣佈獨立,他們當時草草地建了一個用木做的凱旋門,就是為了讓軍隊光榮地在拱門下走過。現在這個凱旋門,已經是第三代,於1936年9月建成,比巴黎的小。我們踏了6公里的單車來到時,感到很失望,不是因為它不壯觀,而是因為正在進行維修工程,我們只能看到它的一小部分。
我們這天半馬路半單車徑的走,沿途經過商業區、使館區、公園等等,各式各樣的景物,盡收眼簾,後來旅館職員告訴我們,其中部分單車徑是新建的,而且正在擴建中。有機會這裏遊覽的朋友,絕對要試一下單車遊城。
TJ
布加勒斯特的旅館有單車可以免費借出,我們眼前立即一亮,免費的事物豈能錯過,用單車遊覽對我來說是一種最好的觀光途徑,見到感興趣的事物人物又可以隨時停下來,後悔錯過了的地方又可即時回頭,即使沒有確實的目的地,單單是單車這個環節已夠我期待一天,畢竟目前為止我的終極目標依然是一趟電單車旅行,這兩個車輪暫時應可以止止渴。
布加勒斯特市內雖然最近才正式局部開了單車專用的綠道,但市民早已習慣用單車代步,那怕大馬路的路況有多混亂。到訪的幾天,男男女女上班族或專業車手也能在馬路上看到,心裏滿有信心:應該沒有難度吧。
單車綠道只是局部地區性,有些市中心的路面仍然要在車輛中左穿右插,其中有一段路本來跟著一位當地車手後面,突然小路接上5線行車大路的中線,前面的車手巧妙的回到眼尾才看得見的小路,我變成了唯一一輛在私家車巴士主車群的小單車。當時我把握少許時間回頭查看在後的KJ,他對在馬路騎車一直都沒甚信心,但眼前已經去到不能後退的時候,也沒有時間跟KJ商討對策,我的單車離他的已有一段不能交談的距離,這個田地也是不再徬徨的時候,因為只可以向前。
用了約半分鐘的時間從路中心回到行人路旁,邊騎邊看路面,為求盡快回到路邊,我狠狠地打了很多個人肉指揮燈,依稀記得被一些比我更狼的司機響咹警告。我也忘記了KJ是怎樣回到路旁,只記得大家馬上把單車推上行人路呆企定驚。
之後的路也無可避免的要在馬路上騎行,也有經過像剛才的路況,我當然拼死靠著路旁走,但看見當地人繼續從容的在5線行車路中穿梭,原來情況也不是那麼恐怖,不同的只是因為這些路不是我熟悉的香港馬路,同樣情況,若果我身處紅隧入口,情況也許大不同。
KJ
每次有機會踏單車遊覽,心情都很複雜,興奮是因為可以用最好的方式觀光,緊張是因為我的技術麻麻,因為踏單車而出意外受傷的次數,兩隻都數不完,而我是很少踏單車的。
我可是不會錯過任何踏單車觀光的機會,但為了全身而退,踏車時都會特別小心,靠邊慢駛,不換檔,怎麼說也比走路方便,我已經很滿足。有時候無可避免地置身於車線中央,令後面的車輛都慢下來,我也只能盡量快點兒從他們的擋風玻璃上消失,你要「嗶」我笑我嗎?隨便,反正我不認識你,但我要安全回家看我媽。
想一想,為甚麼香港都沒有人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的呢?很多外國的大城市的人都會踏單車上班上學,布加勒斯特、聖地牙哥、倫敦也是這樣,這些地方的路況也說不上比香港好,單車徑網絡也不是很完善,唯一一點肯定比香港好的是駕駛者的態度,他們比較友善,懂得禮讓,試想想一個地球之友在行車線中踏著單車,後面踏著油門的司機會怎樣?他們是不會覺得地球之友也有使用道路的權利的。在美國某些州某些街道,單車是可以使用整條行車線的。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