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6
上海最美麗的老公寓.長路回家的最後車票
百多年的武康路風雲,從我們的眼中,還有一個篇章跟我倆拉上了關係──
7年前 TJ 的姊姊 W 初次搬到上海工作時 ( W 前後在上海工作兩次,第二次是 2013年),正正就住在武康路跟淮海中路交界的武康大樓。記得當年 W 經常跟 TJ 分享上海的生活,其中經常提到她的住所是如何優雅,是上海最美麗的老公寓等等。TJ 起初都不以為意,直到一次北上探訪她才驚鴻一瞥,這棟武康大樓名字沒有甚麼特別,但她的外型卻非常震撼,美麗得極有格調,感覺比中環的舊立法會更漂亮。當年 TJ 在武康大樓住了 4 天,W的公寓空間感十足,樓底高間隔實用,但光線稍為不足,太陽高掛時也照不到很多入屋。雖然如此,暗黑的環境令這裡更加有格,加上街外整齊的法國梧桐樹,舊而不殘的樓梯,及舊式的電梯設計,吸引到不少外國人及上海的新一代搬入這裡,還有早就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上海老一輩住客,形成一幅非常有趣的生活日常。
親身住過武康大樓後,TJ 被這棟老公寓深深吸引著,對前身為諾曼第公寓的小故事感到非常有興趣。此大樓建於1924年,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由旅居上海的匈牙利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當時部份上海的公寓或住宅區一般都以法國地名作為名稱,因此大樓落成後便以法國西北部的半島諾曼第而命名。諾曼第公寓是上海最早的一批現代化高層公寓,當時入住的都以上流僑民為主,多數是在法租界營商的洋行經理。當時諾曼第公寓附近有新華影業公司和聯華影業兩家電影公司,因此許多電影界人士陸續租住。這裏靜中帶旺,公寓樓下有咖啡廳及茶室,電影界人士喜歡在這裏聚會,討論劇本及會見演員。
優雅格調背後,武康大樓原來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別名 - 上海跳水池。說的不是大樓附設的游泳池,那裡並沒有甚麼康樂設施。跳水池是一個比喻,一個人們跳樓自盡的地方。二戰結束後,武康大樓並沒有因而風平浪靜。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中國文藝界不幸成為了重災區,武康大樓也微妙地產生變化。淮海路被改名為「反修大街」,武康大樓也成了「反修大樓」。 當時,武康大樓是上海屈指可數的高層建築,一些受不了精神迫害的受害者紛紛登上大樓,從高處跳下結束自己的生命,宋慶齡的表妹倪吉貞就是其中一例。據統計,在文革時期從武康大樓跳樓自殺的一共有10人,只有一人幸免於難。
心寒的故事已成過去,今天的武康大樓被譽為上海最美麗的老公寓,武康路亦成為人氣旺盛但絕不擠擁的「小資街」。我們沒有到過上海所有馬路,但這裡的優雅貴氣絕對配得上這個「最美麗馬路」的稱號。走到武康大樓代表著到達武康路的盡頭,連接著大馬路淮海中路。前身為霞飛路的淮海中路,可能會喚起港人一點回憶:周星星於緊急關頭,在 30 年代的上海打通了他的大哥大電話給現代的龍五,清楚地告知自己身在「霞飛路76號」,被川島芳子脅持,還有三叔、如夢和春天。結果龍五瀟灑地穿越時空,從現代來到上海灘。
上海是LONG WAY HOME 的最後一站,滬港直通車在芸芸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挑選為長路回家壓軸之旅,把我們送回香港。在網上搜尋直通車的資訊,各人說各話,價錢、時間表都有不同的版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火車會從上海火車站出發,經驗告訴我們,網上資料不能盡信,親身到車站問才是明智之舉。
上海火車站雖大,但站內指示非常清晰,沒有走過半米冤枉路便來到這個售票大堂,大堂分成兩邊,都擠得水洩不通了,每條隊都非常長。我們再仔細看看,發覺只有其中兩個櫃台是賣滬港直通車票的,櫃台外面有個非常耀眼的LED顯示屏,上面寫著「改簽兼九龍」,我們不知道改簽是什麼東西,但香港就有個九龍,排隊吧!排在我們前面的都是操普通話的人,我們心想,沒有那麼多人搭直通車去香港吧?中國地大物博,有另外一個地方也叫九龍也不出奇。
伏在櫃台上,我們戰戰兢兢跟售票員說:「這裡賣去香港的直通車票嗎?」「幾號?!」他語帶不耐煩,應該覺得我們是白癡。本來計劃買星期五的票,但原來那天並沒有車,滬港直通車由上海往香港的玩法是這樣的:雙月單日開,單月雙日開,意即雙數的月份單數的日期、單數的月份雙數的日期才有車出發,所以每隔一個月時間表就轉一次,梅花間竹,就像凌凌漆那支蠱惑的鎗一樣。沒辦法,只好延遲一天回港,給售票員遞上七百多元和兩張回鄉卡,10多秒後換來了兩張最後車票,我們無法抑制著內心的激動,腎上腺素急升令拿著車票的雙手不停顫抖,LONG WAY HOME,終於走到了終點。
屈指一算,我們回家的那一天,正好是旅程的第300天,一切,仿佛早有主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