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上海錶」重塑輝煌不是夢
在瑞士和香港,每每看到琳琅滿目的世界名錶,腦中總會有一閃念:「上海牌」手錶,你在哪裡?找到了:一套以文化為主題的高檔「上海牌」套表── 「梅蘭竹菊」紀念版自動機械手錶,「限量99套」、「售價29999元」最近在「東方網」電子商務有售。
「中華第一表」曾是民族工業的驕傲。1955年上海輕工業局58位工人,一無圖紙、二無裝備,土法上馬,硬是製造了18隻17鑽國產機械表。自1958年首批量產的長三針防水「上海牌」手錶公開發售後,上海手錶廠累計生產「上海牌」手錶達1.2億隻,上繳稅利達52億元。從「上海牌」手錶誕生之日起,這個品牌就凝結了國民對民族工業的複雜情感。
市場放開後,各地紛紛建立錶廠,外國機械手錶和電子錶又蜂擁而入,各款名錶品牌繁呈,「上海牌」手錶幾乎消聲匿跡,上海手錶廠〈現上海表業有限公司〉成錶年產收縮至10萬,為人作「嫁衣裳」,轉而主攻錶芯,目前年產200多款機芯100萬個,客戶遍及60多個國際品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中低檔機械表機芯製造中心」,銷售額和利潤率在全國製錶企業中都名列前茅。
時至今天,中國手錶產量已占世界產量的70%以上,年產手錶11億隻,總產值是10.6億美元;瑞士一年生產2700多萬隻手錶,但總產值是62億美元……反差巨大的數據,令中國人心有不甘。
其實,手錶工藝在兩三百年前就已經完備,手錶的功能性設計越來越趨同。「上海牌」手錶的某些工藝已趕超瑞士名表,有些技術資料甚至超過了十大名表前列的「寶璣」表,將「歐米茄」遠遠甩在後面。
近年中國人熱衷購買瑞士高價名表,對上海錶陀飛輪的價值還沒有充分認識。在「上海牌」手錶誕生50周年之際,2005年上海表業有限公司先後成功推出售價10萬元的18K金錶殼陀飛輪手錶和售價15萬元的殼面鑲鑽限量陀飛輪手錶,售價也只有瑞士名表的十分之一。特別是被譽為「手錶製造技術皇冠上的明珠」陀飛輪技術更是上海自主研製,令瑞士手錶商都感覺驚歎和壓力。
近50年,經歷過精准且廉價的石英表對機械表的衝擊,世界鐘錶大國瑞士成功應對的戰略是「兵分两路」,一方面致力發展與珠寶高度結合的高檔表,將「時計」工具演繹為「首飾」。另一方面潛心研製,Swatch系列便宜的塑膠石英走針表佔據巿場。
與瑞士比起來,中國最大的差距還是品牌的塑造和積澱上。中國並不缺故事,缺的是與時代匹配的包裝和行銷。只要將「上海錶」老品牌注入新內涵後,锲而不舍推出不同文化主題的紀念表款,在手錶的首飾化、時尚化方面下功夫,「上海錶」重塑輝煌不是夢。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