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
政治格局日趨兩極化
立法會選舉投票的人數比前急升,但泛民所得票數佔總票數的比例減少,建制派得票比例卻增加。泛民中的激進派得票大增,走較中間路線的民主黨則大跌。這些結果可顯示甚麼?
從最近的社會事件看來,我們大有理由相信新增的票源很多都投向激進派,後者不但得到一些新來的年輕人支持,而且還蠶食了民主黨的部分票源。不過,這不但未能撼動建制派的票源,後者所得到的選民支持還有所強化。香港的政治格局似日趨兩極化。
兩年多前,我寫了兩篇分析兩極化的文章(見拙作《幫香港算算賬》2.5及2.6章),已經預見了今天的發展。我們可先從較抽象的層面理解此問題。
施政失誤 人民各自歸邊
我們可把選民簡單分為中間派,中間偏左,中間偏右,極左及極右五種,甚麼是左,甚麼是右,在此並不重要,它們都只是方便的代號。在正常情形下,偏向中間的人數會較多,走向極端的會較少,在統計學中,我們可把選民的分布稱之為「單峰分布」,峰是指中間的人數最多。
在此格局下,政黨要取得最多的議席本應向中間溫和路線靠攏,才可得到最多的支持,但香港的「比例代表制」卻是容許只得小量支持的極左或極右人士當選。不過,走偏鋒的政客不會甘心於只得到小量議席,極左的政客不可能從右派選民中得票(反之亦然),所以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一定是中間偏左的政客,其主要攻擊對象也必然是較中間的路線。
對峙內耗 不利民主民生
在甚麼條件下走極端路線的政客能成功?假如中間派的路線出了錯誤,或路線雖然正確,但因運氣不佳,結果不如理想,都會予極端路線者可乘之機。
香港政府近年施政屢有失誤,經濟停滯不前,社會流動減速等等,自然是不利中間路線的政客,儘管他們的路線不一定錯誤。支持中間的選民會減少,支持激進的人會增多,人民各自歸邊,社會走向兩極化的機會大增,亦即選民出現「雙峰分布」。但嚴格來說,目前建制派尚未出現極化,有出現的,只是泛民一方。
兩極化有甚麼後果?敵對雙方容易出現對峙內耗,漢賊不兩立互不包容,必要誅殺對方才甘心的局面隨時可出現。宗教不同、種族主義在歷史上都曾引起過嚴重的對立。香港社會沒有宗教或種族對立的問題,但社會中顯示有人想以對中國(不單是政府,還包括人民)的態度作為劃清敵我的界線,其效果與用宗教或種族作劃分線沒有太大的不同。
這是很不幸的,議會化的民主制度是化解人民矛盾的最好制度,但若社會走向兩極,嚴重對立,民主制度也難以順利運作(若兩個血仇的種族同處一國,投票選舉能化解問題嗎?)。香港若要發展民生建設民主,有必要回歸中間路線,否則只會愈沉愈低。
轉載自晴報http://skypost.hk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