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3
中間力量與「百人一匯」
五年前,我在友報寫了一系列文章,指出在政治光譜中的極端派系,有誘因千方百計地推動社會兩極文化,若他們成功,港人的理念光譜便會從大多數人是中間溫和派的單峰分布轉型為兩派(或多派)對立的雙峰分布。此種局面對港人十分不利,兩派若對立鴻溝太深,只能你死我活的拼過不停,就算有民主政制,內耗也會持續不斷。國外的極端派系要做到此點,多數要倚靠種族或宗教的對立,香港無此條件,極端分子便採用了中國政府及普通人民的態度作為劃分綫,盡可能地激化矛盾。
這幾年來香港社會的發展,已顯示我過去的預警一一應驗,香港的社會在佔中一役中已顯出人民頗為嚴重的對立情緒,有些朋友要互相絕交,有些家庭要分裂。近日港獨思想的進一步抬頭,哪怕參與者根本不成氣候,也應視為撕裂香港的一種徵兆。
極端對抗令港永無寧日
此種局面不但使香港永無寧日,經濟民生的發展變成奢談。為甚麼人數佔多數的中間派似像失去主動權,沒有阻擋社會逆流的力量?這與他們的本性有關。他們不是政治動物,主要精力貫注在自己的專業發展及生產活動上,無暇理會政治。他們能參與的,只是在成本較低的一人一票的投票選舉中表態,對街頭運動厭惡。但普選若不出現,中間派發聲的渠道便大受限制,就算有去年一百八十多萬人反佔中的簽名,其意願也無法轉化成有法定依據的公權力。
要扭轉此局面,一人一票普選特首是很有效的工具,它會賦予中間派顯示力量的機制,他們的意見可重新主導社會,成為防止撕裂、修補撕裂的穩定力量。我過去多番撰文指出,不管特首候選人如何產生,只要有超過一個候選人想在競爭中爭取特首職位,他們所定的施政方針路線必須盡量接近中間選民的理念,否則只會在選舉中落敗(參看出版不久的拙著《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這是經濟學家道恩斯(Anthony Downs)著名的「中間投票人」理論。君不見,在立法會選舉中,我們對誰出來競選也基本上沒有話語權,但這並不能排除立法會選舉是民主選舉(雖然它的多議席單票制容易滋生激進分子)。我在自己的選區歷屆選舉都投票投不落手,原因是難以找到值得支持的人也!但我不會反對別人投票予他們心儀之人。
若有一人一票的普選,中間溫和派的影響力既可彰顯,但這對走激進路線的人是一噩夢,因為選出的特首有了民意授權,只懂得搞癱瘓的政客便會處於尷尬地位。其實就算候選人名單不盡理想,選民仍有決定權是否投下一票,有人若願意投票,已表示他認可了某候選人,別人不應剝奪其權利,有人若全部不滿,正如我對立法會選舉時我的選區候選人的態度一樣,不投票或投白票已可表達其看法。當然,我贊成在人大831及基本法的框架下盡量擴大提名委員會的民主成分。
溫和派低調務實 難有發聲空間
上月底有朋友與我聯絡,問我可否參與發起簽署一聲明,這便是近日傳媒報道得十分正面的「百人一匯」的聲明。我因不在香港,沒有參與起草聲明,但卻完全認同其中間溫和路線及對失去普選的擔憂,所以二話不說便答應當發起人之一。組織者很多是認識的朋友,在不同行業都是有頭有面的人,但平常大多低調,喜歡默默地工作,這正是不少香港中間派的寫照。
據我觀察,很多參與簽名的人過去都曾參加過社會運動。我年輕時有幾年參加過一個面對學生的教育團體,意外地發現他們很多都參與了簽名。我們並無有系統地進行簽名行動,但以我自己的經驗看來,所找之人沒有一人拒絕,可見其立場深得極多港人共鳴。唯一「例外」是一位某大學極高層人物,我以為他已卸位,原來尚未,他回信說十分認同聲明,但要得校方同意才能簽名。在沒甚麼運動的情況下,現在簽名已有二百左右,未來可能有近千。問題是我們有無資源時間去反映民意而已。不過,有學聯領袖反應使人奇怪,對於有不少他的老師簽名的聲明,他說感到「噁心」。此子的價值觀似已脫離香港的主流民意而仍不自知了。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