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0
香港要超越內耗
近年香港社會內耗嚴重已是不爭的現實。在政治層面上,立法會有部分議員不斷群起拉布,以圖拖垮哪怕是對民生顯然有利的議案,自然是社會在爭鬥內耗的反映。
網上仇恨言論充斥,各方互罵,也不會是社會和諧的表現。嚴格來說,我們應把內耗分作兩層次,第一層次是有些人心中充滿負能量,對社會怨忿,他們不斷在消耗著對自己及社會作出正面貢獻的能量。第二層次是滿懷負能量的人對一些積極進取,想法與他們不一致的人看不順眼,自己的才智不用作生產,卻用作構思如何去損人牙眼。
此種現象理所當然地受到香港不少公共知識分子的關注。《亞洲週刊》與《獨家》兩個媒體剛在書展期間出版了一本名為《香港超越內耗》的書,內中包羅了15位文化人在近年所寫有關內耗的分析。這15人包括筆者在內,過去幾年,我們幾乎每月都參加資深傳媒人邱立本及江迅所組織的飯局,暢談天下大勢、國事港事,這也許可視為香港較少見的定期舉行的文化人沙龍吧。經過長時間來往,我可輕易感受到眾朋友底子厚實、思想敏銳、愛國愛港之心拳拳,我獲益良多,他們撰寫的大作,自有反映當代香港歷史真實的傳世價值。
土地問題 令社會出現分化
為何香港內耗如斯嚴重?當中原因複雜,這裏只談一些重要的。凡是一種社會現象廣泛出現,必有其社會基礎。在香港這基礎是甚麼?
過去三十多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及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的生產力及收入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脫貧的人數以億計,但同時這也造成各國人民收入的大執位。從前只有發達地區的人民才懂得做的工作,現在發展中國家的人也學懂了,而且他們更勤奮努力。在發達地區的人民部分能順應時勢,懂得提升自己的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在新來的競爭出現後,無法應付,又或不思進取,所以他們的收入停滯不前。
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個發達經濟體中,都容易孕育出充滿排外的民粹主義思潮,香港也不例外。但民粹不但不會幫助到這些人,反而更容易蒙閉他們的理智,看不清也不懂得全球化及科技進步帶來的新機遇,人生便也在怨氣中沉淪下去。
但香港還另有一可怕現象是別的地方少有的,那便是土地問題。眾所周知,香港不是沒有地,但卻拿不出來建屋。一涉及土地,便總有各類型的利益或壓力團體出來反對,政府卻也不夠果斷,土地供應一再被阻延,以致就算房屋絕對平均分配,每人所得的樓面面積也只得16平方米,與新加坡、內地、美國等地相比都少得太多。
土地不足直接推高樓價,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不但收入停滯,而且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屋,嚴重阻礙社會流動。這便成為怨氣的溫床,沒有房屋的人,居住成本一生都是他們的噩夢,有房屋之人卻可享受到樓價上升帶來的愉悅,社會分化極易出現。大幅增加土地供應不是解決香港問題的充分條件,但卻是必要條件。若不解決,內耗不會消失。
港獨情緒 源於缺乏競爭力
香港另一個深層次矛盾是中港關係。本來內地可為香港帶來無限的機遇,但如上所述,排外(或排內)情緒在世界各地都出現,這是源於恐懼,怕自己競爭不過別人,機會被搶走。但香港一些缺乏競爭力的人,卻容易出現虛假的優越感,誤以為內地人質素低下,見不到別人早非昔日吳下阿蒙。這是心靈上自我療傷所衍生出的情緒,很難改變。
此種只受情緒操縱不問事實的思想方法在發揮極致時又會出現中國即將崩潰,所以港獨大有可為的自欺欺人夢話。其實這些人大多數已經多年都沒有或是從未到內地旅遊考察,每年也都有人說當年中國經濟便會崩潰,就算事實一再推翻他們的預言,他們也不會停止,因為這是他們心理的需求。不過,一些經常往訪內地的人,不免會對這些人基於無知的「信念」感到驚詫。
減少內耗要做的事很多,先從增加土地及多促進香港年輕人到內地交流做起吧。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