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2-10

緬甸:干預還是不干預?

  緬甸軍事政變,引發全球關注,評論紛呈,但結論幾乎都是一致的:美國借在國際上譴責緬甸軍政府,逼迫中國表態:如果中國支持譴責,那麼既違反自己一向宣揚的「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更得罪緬甸軍政府,那對於打造多年的中緬經濟走廊這個一帶一路的大項目,帶來不利的前景;但如果不支持譴責,那麼反過來與被趕下台的昂山素姬領導的民主力量結怨,而這個經濟走廊項目協議,正是在2018年由昂山素姬直接赴北京簽訂的。換句話說,這個大項目,其實兩派緬甸政治力量都很看重,但得失任何一方,都可能對項目帶來不明朗的前景。美國雖然純粹只是打外交口水仗,因為美緬之間經貿聯繫實在太薄弱,但這也足以把中國陷入兩難抉擇。

 

(AFP圖片)

 

  緬甸從獨立至今,其實仍舊未能真正解決國家統一和民族整合的問題。被國民身分認同問題困擾的地方,遠不止香港,而且緬甸在這方面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十九世紀中後期,緬甸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殖民者不僅把緬甸視作印度殖民地屬下一個省,而且採取分而治之的統治策略:對於人口佔近七成的主體民族緬族,採取限制打壓的政策。但對於克倫族、克欽族等邊疆少數民族,則採取相對重用的政策,讓其在殖民地政府和軍隊中擔任一定的官職,反過來制衡緬族。另外更增加來自南亞次大陸的回教徒羅興亞人移民到緬甸,最後在西南部若開邦落地生根。二戰期間,緬甸爭取獨立的民族主義者先依靠日軍,建立緬甸獨立軍,後又回歸英國軍隊,參與抗日。也就是說利用二戰的契機,左右逢源,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更有資料顯示,順勢鎮壓了邊疆民族的反抗,為建立統一的緬甸國家掃清障礙。可以這麼說,是先有緬甸軍隊,後有緬甸國家。

 

  雖然在1947年的獨立制憲預備會議(又稱彬龍會議)上,緬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達成了承認各個民族法定地位、共建統一緬甸國家的協議,但實際上各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緬甸政府軍與各少數民族軍隊之間的內戰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政府軍變成了維護國家統一的中間力量和精神象徵。即使在六十年代發動政變建立了軍政府統治,軍方更控制了屬於經濟命脈的若干產業企業,即使軍政府面對國外制裁、國內民主力量(包括國家宗教上座部佛教僧團)的激烈抗爭,但不等於說軍方毫無民意支持,這個維護國家統一的中間力量形象,依然得到民眾尤其緬族人的認同。這反過來強化了軍方繼續用強硬手段對付民族分離主義,據說當軍方鎮壓羅興亞人時,昂山素姬領導的民主力量並沒有反對,更可能有所配合,乃至於整個西方世界都對昂山素姬轉褒為貶。

 

  既然緬甸文武兩方勢力,對於維護國家整合統一方面是立場一致的,有的可能只是治國理念和派系利益的差別,那麼能否得出一個類推:最後無論哪一方真正掌握政權,能笑到最後,哪一方都會是以國家利益為重,包括經濟發展利益。那麼在中緬經濟相互依存度遠遠大於美緬的基礎上,其實真的無須太擔心誰會抱怨中國而抱怨到要在經濟合作上翻臉。合作,是兩國之間的合作,而不是與該國某一派系的合作,人家的內政,還是留給人家自行解決吧。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更多飛常談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緬甸軍事政變 #緬甸軍政府 #昂山素姬 #國家統一 #民族整合 #緬族 #克倫族 #克欽族 #邊疆少數民族 #羅興亞人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