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5-04

拜登帶領美國政府「向左轉」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首次向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說,正式推出預計耗資1﹒8萬億美元的美國家庭計劃(American Families Plan),計劃用加稅得到的收入向美國家庭提供大量資助,包括學前育兒津貼和免費入讀社區大學,以提高未來就業人口的收入水平。

 


  此前他已推出了一個開支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旨在修復美國老舊的基礎設施。這兩個超大型政府開支計劃標誌著四十年來白宮經濟政策最大的一次「向左轉」,重心由透過減稅向有錢人傾斜轉為通過加稅向低收入階層傾斜,如果得到落實,其影響將超出經濟領域,更接近桑德斯等民主黨「進步派」(progressive)人士所追求的「公平社會」的長遠目標。


  輪流執政的民主黨和共和黨有不同的理念與政策。民主黨人推崇精英治國(拜登政府裡就有不少學霸),在「大政府」的概念下由聯邦政府把一些領域「管起來」,靠政府介入和投資來解決各種關乎民生的棘手問題,例如就業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等等。


  共和黨人更看重個人的權利和自由,主張「小政府大社會」。列根總統曾在就職演說中講過一句名言,「政府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governmentis the problem)。


  出於不同的執政理念,民主黨政府主張向高收入人士多收稅,這一方面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有更多的資金來開展各種社會福利項目,讓低收入家庭受惠,而拜登今天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來制定政策。

 

  共和黨人一般認為要改變命運不能靠政府,只能靠自己努力,靠個人奮鬥,社會福利政策越好,社會上的懶人越多。他們相信降低企業所得稅和個人的資本利得稅更有利於企業和投資者增加投入,擴大生產,從而令更多人就業並促進消費,最終令整個社會都受益。這就是所謂的「涓滴效應」理論(trickledown economics)。列根、小布希和特朗普都是信奉這一理論的美國總統,他們在任期內均大幅減稅,惠及有錢人。利益影響立場,工會、少數族裔團體、基層選民比較支持民主黨政客,而大企業、投資者和高收入階層則較多支持共和黨政客。


  白宮把拜登的基建投資計劃稱為「美國就業計劃」,強調其重點在於改造美國老舊的道路、橋樑、機場,加快建設寬帶網和5G網絡,而這些大項目可創造成千上萬就業機會。拜登經常拿中國做對比,因為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紐約時報著名專欄作家弗里德曼曾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時寫過一篇文章,談到美國和中國之間在基礎設施上的差距。這篇文章後來被翻譯成中文,直到前兩年還有人當作新聞在社交媒體上發放。

 

  另一方面,美國兩黨政客都認為中國是對美國最大的威脅,必須全力加以防範和遏制,因此在基建領域美國就更不能落後於中國,所以拜登用中國做參照系有助於向美國國會推銷他的基建計劃。但是,共和黨人反對用加稅來支付龐大的基建開支,一些共和黨國會議員提出,應當讓使用這些設施的人支付更新改造的費用,憑什麼要讓全國的納稅人多交稅來完成這些項目?


  有人把拜登的宏大目標與羅斯福總統當年的「新政」做比較,稱其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政」。但他的「美國家庭計劃」顯然是對民主黨傳統選民最為有利,因為這個計劃的受惠對象以低收入家庭為主,而提高收稅的目標則是高收入家庭。一些比較激進的民主黨青年領袖為此向拜登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他們自稱是「進步派」,主張用類似「劫富濟貧」的政策來縮小貧富差距,維護公平正義。


  美國輿論普遍認為,拜登推出的經濟計劃比奧巴馬政府的類似政策更偏「左」,即比民主黨中間派的立場更為激進。奧巴馬作為非洲裔民主黨總統,似乎理想主義色彩很濃厚,但他當年沒有做到的,拜登這位一貫立場溫和的中間派傳統政客現在為何敢做?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社會對貧富不均的不滿比十幾年前要強烈得多,民眾普遍支持改革。


  舉例來說,奧巴馬2009年上台後全力拯救華爾街大行,以避免因雷曼兄弟倒閉而出現多米諾效應,拖垮整個美國金融業。於是華爾街大行很快滿血復活,蒸蒸日上。去年新冠疫情導致百業蕭條,但美國股市屢創新高,金融界和投資者從中獲利。與此同時,大量民眾永遠地失去了穩定的工作或較為可觀的收入,從中產跌入低收入群體。

 

  紐約時報另一位專欄作家紀思道日前在文章中說,美國製造業工人2020年每周的工資是860美元,而如果計入通脹因素,1972年美國製造業工人的收入應該是902美元,換句話說工人的工資比四十多年前還下降了。在「弱勢群體」隊伍不斷擴大的整體環境下,儘管拜登的政策偏左,但美國民眾的接受程度卻比以前高,所以奧巴馬可能想做但沒敢做的,拜登如今做了。

 

  實際上,民主黨左翼仍對拜登不太滿意,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要求把降低醫保費用放入優先處理的議事日程,另外一些議員敦促拜登增加接收拉美難民。由於壓力太大,拜登只好讓步,宣布把接收難民的名額從特朗普時期的15000人增加到62500人。但對於民主黨「進步派」要求提高最低工資到每小時15美元的主張,拜登沒敢答應,因為共和黨議員全都反對。他只命令執行聯邦政府合約的企業必須支付每小時15美元的工資,這也是拜登處事求穩的一個體現。


  拜登上任一百天,白宮的政策明顯「左轉」,三大經濟方案中的第一個「拯救美國計劃」已經落實,這個方案包括每人發放1400美元「救急」。拜登和副總統賀錦麗近日正在推銷後兩個方案,爭取國會審議通過。屆時的投票結果不僅會決定這兩個龐大計劃的命運,也將決定拜登領導下的美國可以「向左」走多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威少看世界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拜登 #賀錦麗 #特朗普 #紐約時報 #佩洛西 #民主黨 #5G #美國就業計劃 #涓滴效應 #桑德斯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