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7
疫情震散全球勞動力市場
美國媒體報道,在俗稱「黑色星期五」的感恩節翌日,去商店買打折貨的一些家長沒能買到孩子想要的玩具,隨後在網上搜索也無功而返,於是家長開始著急。造成斷貨的原因之一是人手不足,特別是物流行業和零售行業,而這又與整個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失衡密切相關。
美國興起「大辭職」,各類勞工均告缺
疫情下有些人主動辭職,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缺乏安全感,擔心自己的健康,比如每天要接觸很多客人的超市售貨員和餐廳服務員。另外一些人接近或已到退休年齡,此時退休是他們的最佳選擇。還有一些人本來就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手上已有政府發放的抗疫津貼,於是決定辭職,休息一段時間再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所有這些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被網友熱議的「大辭職風潮」。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字,僅今年8月就有大約430萬人自願辭職。
(iStock)
隨著疫苗接種率不斷提高,美國經濟趨向復甦,很多行業都缺人,但不同地區的感受不一樣。有些地區缺少幼兒教師,因為幼兒園老師和家人搬到另一個州了,因此部分幼兒園要減班,一些家長要頭痛了;另一些地方最缺人手的是餐飲業,從炸雞連鎖店到星巴克咖啡店都被逼縮短部分門店的營業時間;碼頭工人、海員、卡車司機也人手不足,造成進口產品從貨輪上卸貨難,卸了貨之後運送難,於是本該運到商店的玩具還不知卡在哪裏。這種情況已存在多時,但直到最近人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黑色星期五」之後是一個月的聖誕購物期,零售商和物流公司每年都會提前招聘大量季節性臨時工,今年招聘極為困難,不少公司為了「搶人」只好簡化入職程序並提高薪金水平。梅西百貨公司的網上面試只需五分鐘;沃爾瑪的入職手續只需24小時,同時還向新入職的員工提供助學金(因為部分沃爾瑪職工是在校學生);電商亞馬遜為吸引卡車司機和分揀員,向新人提供3000美元入職獎金。一些公司為防止員工跳槽,大幅提高加班津貼,或者把店員的購物優惠從打八折降到打七折,希望留住老員工。但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無法填補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一大缺口:外國勞工。《紐約時報》的報道說,美國去年發出的簽證數量同比減少470萬,其中包括部分勞工簽證,而高盛公司則估計,目前已積壓了70萬勞工簽證待批。
發達國家改政策,吸引外勞出新招
其實,日本、加拿大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也有類似的勞工短缺情況。據《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報道,日本車廠萬事得(Mazda)和富士(Subaru)都在提高工資來吸引新人。同時,餐飲(居酒屋之類)和零售企業因疫情受控而呈現復甦,也在提高時薪來招收兼職員工。今年9月日本非正式就業人數為2059萬,比2019年9月減少約140萬。日本總務省11月30日公布了2020年人口普查的確定值,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為7508萬,比五年前減少13.9%。老齡化嚴重導致勞動人口萎縮,逼使日本企業聘用更多外國勞工。疫情前的2019年夏天,我和家人去日本旅行,在東京一些地鐵站附近的快餐店和便利店遇到菲律賓裔店員用英語提供服務,當時猜想這是為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會做準備(方便接待外國遊客),並不知道這代表著日本引進外勞的大趨勢。日本厚生勞動省不久前宣布,去年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達170多萬,是2010年的兩倍半,官方正計劃統計外國勞動者的就業數據,以便在他們失業或就業不足時向他們提供幫助。
《紐約時報》還有一篇報道說,加拿大準備在2023年之前提供120萬新移民簽證;澳洲明年的移民配額將比今年多一倍,以填補礦產業、醫護界和酒吧業的職位空缺;比利時、芬蘭和希臘已允許留學生將學生簽證轉換成工作簽證,鼓勵他們留下來工作。各國出台的「搶人」政策並不以高學歷為基礎,而是希望吸引那些能在勞工市場上填補空缺的人。這篇文章說,澳洲的餐飲酒店旅遊行業現有10萬個職位空缺,在悉尼的高檔餐廳洗碗,每小時可以掙65美元(約港幣500元),這麼高的時薪相當少見。
與此同時,在印度、菲律賓、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墨西哥和一些拉美國家,大量勞工在疫情爆發後被逼回國,之後無法再出去,這嚴重影響了很多家庭的正常生活,而且政府的外匯收入也明顯減少。
勞工階層多選擇,並非地位有提升
在發達國家,疫情引發的「大辭職」導致職位空缺大增,讓打工仔有更多的選擇,令他們向僱主爭取更好薪酬和福利的議價空間增大,這是多年來少見的,因為工會勢力日益衰落,集體談判爭福利已基本成為歷史。但這並未從根本上改變普通工薪階層所處的地位,僱主用優惠條件招聘新人應該只是暫時現象,一旦開放外勞,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關係會從最底層開始發生變化,打工仔的議價空間勢將被壓縮,所以要想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就需要趕快行動,別錯過這曇花一現的有利時機。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