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一票否決」在保護誰的利益?
德國總理朔爾茨日前在報紙發表文章,就歐盟制定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方式指出,為了提高歐盟的效率,更積極地參與大國競爭,歐盟成員國不應再享有一票否決權。作為歐盟成員國中人口最多、實力最強的國家,朔爾茨的立場顯示出德國有意在外交與安全領域更加進取,這與此前默克爾政府的政策有明顯不同。而歐盟內部一些較小、較弱的國家一直把一票否決權作為保障自身利益、避免被大國裹挾的有效武器,因此朔爾茨的提議將會遇到小國的反對。
(Shutterstock)
一票否決旨在保護小國利益
歐盟在制定新政策或改變原有政策時必須經過一個民主協商過程,尋求最大程度的共識,當所有成員都贊成時才會通過某一項決議。換句話說,有一個成員不同意,這項決議就要被否決,這有助於維護小國的利益,最近便有幾個典型例子。
在今年2月俄烏開戰之後,歐盟與美國立場一致,為令俄羅斯減少外匯收入而提出抵制俄羅斯能源產品。但最初一段時間雷聲大雨點小,只見口號不見行動,這是因為一些國家不願意或不能抵制俄羅斯能源產品。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一部分國家完全不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有些國家較多進口俄羅斯天然氣、較少進口俄羅斯石油,另外一些國家則非常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不能不從俄羅斯進口。雖有政治意願,但因找不到替代品,歐盟內部無法就制裁俄羅斯能源產品的具體範圍達成任何協議,此時一票否決機制有效保護了少數國家的利益。
拖到6月3日,歐盟終於在第六輪制裁措施中「禁止俄羅斯通過海洋運輸原油」,但同時提供了六個月寬限期,也就是說在2022年12月5日之後歐盟國家才不可以購買從海上運輸的俄羅斯原油,而對海上運輸的俄羅斯石油產品,則給予八個月的寬限期,即2023年2月5日之後才全面禁止。至於通過陸地管線輸往歐洲的俄羅斯原油,歐盟「網開一面」不予制裁,這絕非歐盟不願「下狠手」,而是因為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三個東歐國家要靠「友誼管道」(Druzhba Pipeline)輸送的俄羅斯原油來維持經濟與生活。上世紀60年代初前蘇聯興建這條管道,目的是向東歐多個盟友提供原油,因此取名「友誼管道」。如今這條管道是上述三國的生命線,任何包含抵制這條輸油管的歐盟決議都不可能獲得通過。
少數國家利用機制確保私利
歐盟和北約兩個國際組織都對接納新成員設立了「一票否決」機制,如果任何一個現有成員對接納某國成為新成員持否定立場,則該國不會被接納。俄烏戰事令長期中立的瑞典和芬蘭改變立場,正式申請加入北約,獲得絕大多數北約成員歡迎,只有土耳其提出反對。土耳其官方認為,反土耳其政府的庫爾德工人黨(PKK)是恐怖組織,而瑞典和芬蘭支持庫爾德工人黨的活動,因此土耳其不同意兩國加入北約。
美國等國為此展開斡旋,並在其它方面對土耳其做出一些讓步,瑞典和芬蘭也保證與土耳其一起打擊恐怖組織,最終令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同意北歐兩國加入北約,這是在國際組織中利用一票否決機制來維護自身利益的範例,可以寫進教科書。
近日還有另一個一票否決的實例。在獲得鄰國保加利亞的首肯之後,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小國北馬其頓本周將正式啟動加入歐盟的程序,這是該國歷盡艱辛十幾年努力的成果。北馬其頓(原名馬其頓)從2008年達到歐盟的要求之後,一直在期盼啟動這一程序,但其間兩度遭遇強大鄰國的阻撓。先是南面的鄰國希臘對馬其頓的國名提出異議,認為馬其頓是希臘北部地區的名字。為了加入歐盟,馬其頓人忍氣吞聲更改國名,稱自己為北馬其頓。此後,北馬其頓又遇到東面鄰國保加利亞的挑戰,這次事關北馬其頓對於其語言文化和歷史的表述。渴望加入歐盟之心令北馬其頓人再次做出讓步,換來保加利亞對該國加入歐盟開綠燈。
良好初衷難防日後權力濫用
由此可見,一票否決機制的初衷是要盡量確保公平,防止某些有勢力的國家用威逼利誘等手段來形成「多數」,並透過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達到某種目的,最終導致少數國家的利益受損。但在現實中,這個機制有時會被濫用,而涉事國家又未必是某個組織中的弱小成員,聯合國安理會是另一個典型例子。
擁有核武器的五大強國各自手上有一張否決票,只要其中一國不同意,安理會便無法形成決議。在聯合國成立後的40多年「冷戰」期間,使用否決權最多的乃是爭霸世界的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了自身利益,他們把否決對方的提案當作家常便飯,令全世界各地戰火不斷,民不聊生。如今,「新冷戰」已經打響,安理會的決議案又一次次被否決,以維護和平為使命的安理會再次被「廢掉武功」。有人提出應取消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但五個大國豈肯放棄手中的特權!出路在哪裏?難道在21世紀的今天真無法解開這個死結嗎?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