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1-06

迎接通關後經濟機遇!推崇微型跨國企業!倪以理籲企業轉身要快:未來5年是另一時代開始!

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表示,疫情下他培養了玩風帆的興趣,人變得更有耐性。在等待風來的時候,思考更多可能性。(馮漢柱攝)

 

  疫情逾3年,香港經歷百年一遇的挑戰。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接受專訪時表示,香港不能再活在過去的成功之中:「未來5年是另一時代的開始,看我們能否好好把握及轉身。」

 

  中、上環一帶,過往街上一舖難求,現在卻不難見到吉舖、商廈招租。疫情肆虐逾3年,確實為香港經濟帶來一定程度的打擊。幸好近來開始對外通關,而對內地的通關在即,市場氣氛好轉。

 

  倪以理在專訪中多次提到,對香港前景有信心,強調未來幾年對香港,尤其是香港的企業發展甚為重要。關鍵是企業要轉身快,做到準備迎接通關後的新時代。

 

  然而,終於盼到與內地通關,但不等於一切就會回到疫情前,他形容香港企業未來幾年將面對「增長的挑戰」:「過去某程度上是『增長尋找香港』,自由行來香港,外資經過香港、來港上市,香港可說是一個受惠者。」他相信未來本港企業要主動走出去尋找增長機會,絕不能內循環,要嘗試外邊不同的機會及失敗,機會可能來自大灣區、一帶一路或其他市場。

 

經營模式 推崇微型跨國企業

 

  無論走去甚麼市場,在全球政經比過去動盪的環境中,倪以理強調港企要變得更靈活。他甚推崇「micro multi-national」概念,即是微型的跨國企業。以往大家對跨國企業的印象是大公司有很多部門,好多外籍人士,在每個地方都很有規模。「但今時今日,有很多較敏捷的企業,設計師可以在印度,編程人才在深圳,市場可能在美國。」在不同技術及平台的支援下,不同規模的企業都可以有多變的經營模式。

 

  倪以理強調,本港企業要認真重新思考營運模式,而香港需要發展再工業化,是不容置疑。「比較高端的,或用機械、機械人比重較高的,再融合香港某一些研發,都好有機會。」

 

  他指世界各地很多成熟的國家如美國及德國,甚至新加坡,都有自己的工業化,但所採取的營運模式,再工業化的內容要適應各地的勞工環境及成本架構。

 

港必須再工業化 與研發融合

 

  除了較長遠的再工業化,近期將與內地通關的機遇,港企亦不能「坐著等機會」。他相信,通關後的香港也未必即時回到疫前情況,皆因這幾年已經變了很多。「不少企業沒有想得那麼多、清楚,沒有去研究在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下,增長是從何而來,與過往的增長點有何不同。如未來內地遊客的期望,會有甚麼改變。」他又強調,未來幾個月不應只是等待,應準備如何迎合通關後的新時代、思考未來的契機是甚麼。「這個改變很多企業都未必能完全掌握,有些企業可能對後疫情想得太遠,而未有時間去想以上的事情。」

 

留住人才 要有遠景看到前景

 

  要能好好迎接新時代的到來,倪以理相信企業如何找到、留住人才,相當重要。「新世代的上班族,期望與我們過去很不同,他們對於企業的核心使命感、價值觀的要求也相當高。」人才短缺時,僱主比較被動,更需要在「出糧」之外,為員工帶來其他「價值」。他提議企業要做好幾點,一要有明確的遠景,二要重視社會價值,三要讓員工看到前景。

 

  然而,對於現時流行遙距工作、在家工作,倪以理有一定的保留,相信如何執行要因應行業變化。「尤其對一些年輕的同事,我們重視Learn from doing,很多時要在師徒環境中,才可以順利學習,如看著上司如何面對客人,通過觀察才會明白,這些是在家工作做不到的。」

 

  事實上,要應對新時代的營商、人才管理的變化,對企業營運者來說是「千頭萬緒」。倪以理坦言,未來企業將面對更複雜及更具挑戰的營運環境:「香港過往有很多管理人才,但領導人不多,現在更需要具領導能力的人才,帶領大家走入『陣痛』,創造更美好的將來。」

 

  然言,他感慨香港過往太易成功,一些公司的領導人在很成功的環境中長大,適應了原本的一套,轉身時很難適應或認同新時代的需要。「過去幾年香港轉身較慢,但近幾年算是急起直追,希望藉住這股動力,能夠跑上來,這是我期望能夠見到的。」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營商策略 #企業管理 #大灣區 #通關 #麥肯錫 #倪以理 #疫情 #管理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