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3
15%回報好難搵?
早前拍了影片談複利威力,收到不少網友留言,其中有幾個網友問:「有冇長期每年15%回報的投資項目?」,這篇文章討論下。
事源該片中提到一條數:「10萬元、年回報15%,40年後可以取回多少錢?」答案應該令不少網友感受到複利的威力。雖該片目的只想大家了解複利威力,但很多網友已跳到「實行」一步。到底有否這樣的投資項目呢?
(片段截圖)
15%,當然不少高手做得到,工具更五花八門,例如甚麼私銀槓桿債券已穩定收息十多年。有否適合一般散戶的呢?有網友提到幾個指數ETF,包括VOO、SPY、QQQ。另一位網友指以IB兩倍槓桿VOO已經平均有13%-15%。
VOO追蹤標普500指數,回顧它由開始至今的回報。2010年9月,VOO股價為USD101,升至2021年9月高位USD415,11年足足升了4倍多,年回報為13.7%。
按此回報,要獲取13%-15%年回報,似乎不用運用兩倍槓桿。若真的以IB兩倍槓桿,2010年以來利息大部分時間維持1厘以下,回報更可達20厘以上。
其實依據標普500的回報,這11年未必反映事實。若看SPY的話,歷史會悠久一點,數據延伸至1993年。
1993年1月,SPY股價為USD44,升至2021年9月高位USD451,29年多升值超過10倍,年回報為8.36%。反而就這時段運用兩倍槓桿就更貼近15%的要求,但要提醒一點,90年代的槓桿成本應該不只是1厘。
若加入一些操盤感覺,情況又不同。例如於股災時大手買入SPY,金融海嘯後,2009年3月時跟1993年1月的股價差不多也是USD44,持有至今11年,也有年回報14.68%,不用槓桿。金融海嘯買這些大市指數,其實很值博。
低息十多年,資產被谷高,加上科技世界轉型中,再強一點一定是追蹤納指的QQQ。
若計至它成立至今,1999年5月,QQQ股價為USD53,升至2021年9月高位USD382,23年多升值7倍多,年回報為8.97%,這跟SPY「超長遠 (29年)」的年回報(8.36%)差不多。
若同樣計及金融海嘯後出手,2008年12月股價為USD30(比起1999年起初時還要低44%)。升至今天,年回報為19.93%,相當強勁,超額完成。
以上提到的3個「冧巴」,根本不用作太多個股分析,回報還未計及股息減值,也未有計及一些入市技術,例如月供造成平均成本的效果。若再高程度一點,感覺大市超買超賣,或按一些比率進行買賣,回報亦可進一步推高。
因此,15%未必如大家想像般難。當然,做到的人永遠不多,原因有很多,不是三言兩語的。
相關影片:https://youtu.be/ojoUNhOO12g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