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人民幣國債不再吸引?!
我在早前的專欄中指出過,香港債券市場的一個特點是「好Bond少,Junk Bond多」。我指的好Bond,就是由政府發行的通脹掛勾債券(iBond)或針對長者而設的銀色債券(Silver Bond)。
至於Junk Bond,緊貼投資市場的讀者必定知道,那就是企業債,尤其是由內地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內房債。問題核心是,好Bond的發行量太少,不能滿足本地零售投資者的需要。
反之,風險高的企業債卻大量充斥市場,只要你願意就幾乎肯定買到,就令到本來想追求穩陣的小投資者,也去搶購這些質素較次的債券,因為這些債券大多都會以高息招徠,這其實是不太健康和十分危險的。
說到好Bond,其實還有另一種,但當我說出來的時候,也許會被人柴台,因為這是人民幣國債,即是由國家財政部或內地政策性銀行發行的債券。
(CNS)
為甚麼我會被柴台?無他,今年以來,人民幣匯價已經下跌超過一成,正所謂賺息蝕價,人民幣國債就變得令人望而生畏了。
我當然明白,今時今日人民幣匯價疲弱,如果用港元去換人民幣來買,真的有可能變成賺息蝕價。但我想指出的是,匯價上落可能是短期情況。如果以債券的年期為3-5年,甚至更長,幾年後的人民幣匯價又可能轉強,因此,這個投資未必是太差的,甚至有可能是精明的投資呢!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債券的質素遠比內地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當中又以房地產企業所發的債券為高。如果論到違約風險,可說是極低的,其實絕對符合好Bond的要求。
而且,人民幣國債的發行,豐富了本地債券市場的供應,因為這些國債有不同年期選擇,包括3年、5年、10年、15年和30年期,可謂長短兼備,可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要。現時港府發行的iBond或銀債,年期都只有3年,完全沒有選擇,實在是不太完善的。
當然,息率方面,會因應當時的市場息口而決定。這一刻,在本地啟動了加息周期後,早前在港發行的國債,息率可能變得不太吸引,尤其是內地的息口周期跟香港或美國不同,內地是偏向寛鬆的,即使不是減息,也不會加息。所以,這一刻可能不會太吸引。
另一方面,這些人民幣國債的主要發行對象都是機構投資者。早前幾年,每次財政部來港發債,都會預留小部分給我們零售投資者認購,反應其實也不錯。但後來卻取消了這部分,只集中機構投資者,因此,即使小投資者想買也沒有供應。
內地在港發行人民幣國債,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其中一項舉措。現時每年都定期發行大約200億元。我希望,有關當局仍然可以為小投資者著想,撥出部分供零售投資者認購。這樣做,至少可以減少小投資者去認購了Junk Bond的風險呢!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