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7
以博弈論分析香港樓市
在次按、金融海嘯及量化貨幣的年代來臨,環球金融市場進入了新常態,香港的樓市近年也變得波譎雲詭,人們都疑惑著,本文筆者想用博弈論去討論香港樓市,希望能探討出一些變遷的基因,大家分享一下。
常言道,自由經濟是資本社會的支柱,其實自由經濟並非純自由運作的,究竟這無形之手是甚麼?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說,自由經濟其實是透過在公平的環境上互相競爭而令商人們進入『囚犯困境』,透過互相競爭令價格不斷下跌,同一產品在角力下愈鬥愈平自然走向零利潤了,最後商人要有盈利,便要生產新的產品,新產品的差異就可逃過價格戰的厄運,直至市場跟風出現類似產品為止,這市場機制是對消費者是最有利的!
而社會也變得更美好,價格平,而更好的產品也因此不斷推陳出新,但這種運作的關鍵是資訊,正因為競爭者之間的資訊不明朗,大家也不知道其他競爭者的底牌,就算知道也不敢信,因為人性是互不信任甚至是互相出賣的關係,要贏相若產品的對手只有出最平的價錢,因此市場才會有價格戰!所以在很多國家合謀定價被認為是反競爭或者壟斷行為,是因為當競爭者之間的資訊清楚,競爭者之間的博弈就完結,共識也容易達成了,消費者的優勢也逆轉。
博奕論中的『囚犯困境』正是以兩個被捕的犯人,因為被困在兩個空間中,在資訊隔絕下,因為人性的互相不信任及出賣本質,所以也沒有去選擇只要齊心就有最佳結果的方案,而選擇了出賣對手但自己不會損失最大的方案。
如果以上說的是對的話,我們就可以理解到近年的情況多一點了。
當市場規則甚至法例,透過不斷的實踐後,其中的漏洞便水落石出了,這清楚的資訊引來了商人的共識,於是「囚犯們」便會共同作出合作性的行為,於是包括價格戰及出產更佳產品的競爭行為就會減弱及消失,這樣損失的就大可能是小市民了!而香港地產市場近年惹人詬病的實用問題,正正是一個好例子,消費者就是在模糊概念中受害,也因此,政府統一實用面積,是針對資訊清楚這重點上解決。
所以,政府有責任令市場存在競爭局面,不斷出新法例堵塞漏洞只是其中一個方法,確定市場存在足夠競爭者,並令市場在足夠競爭者帶來的差異化下運作,亦是確保市場有競爭力的方法。近年的澳門就是一個例子,賭業在增加競爭者下更昌盛,最重要是市民得益更大;另外,政府確保中小企業有足夠的資源,令到他們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並同時產生差異化,這才可以令到市場有足夠競爭,如果香港政府有這個概念,將部份地皮由自己做莊,並定下主題後再切細給小型發展商發展的話,一樣是可以對消費者及市民更加有利的。
至於香港樓價高企的問題,在博弈論來說市場並不存在不正常的價錢的,因為在買家來說,覺得不公平怎會買?相反業主覺得不公平亦不會賣?所以成交的其實就是公平。政府管制樓市是分配利益和機會的問題,背後隱藏的其實就是貧富懸殊問題,是有資產者和無資產者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就算覺得貴,買家入市是因為「買比不買更好」!為何會買比不買好?『買樓恐懼症』是因為貨幣貶值而來,群眾要買樓保值是被迫的。所以政府是不應該用打壓和限制的方式去面對這些群眾的,將國際的貧富懸殊矛盾加劇,這正是美國貨幣政策邪惡之處啊。
解決樓市問題,其實要同時解決股票市場的問題,當股票市場的混亂令當中投資者不斷損手的時候,資金自然會湧向地產市場,要徹底解決樓市問題,其實要重建股市。政府當然要盡量利用市場去產生健康的運作,但當市場完全乏力的時候,政府便應該扮演莊家地位去產生一些保障到市民的產品,政府擁有的資產多的是,居屋的未補地價部份價值以千億計、及大量的發展計劃為何不可證劵化讓市民去投資?不少『生地』地皮其實為何不可證劵化成為股票給白表人士及草根優先認購?
鈔票如洪水愈來愈多,唯『貨』可疏導!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