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推輪椅上落斜坡石壆 必學安全五式,容易發力兼避震避跌
清明時節,又是祭祀故人之時。好友路經香燭店,赫見紙紮電動輪椅掛在當眼處,與筆者談論時不無感慨,做鬼還要繼續坐輪椅,是傷感還是黑色幽默?
我倒認為先人們,早已離苦得樂遠離病痛,不如送一部紙紮跑車,讓他享受自由無障礙之樂,輪椅還是留給活人吧。負責手推輪椅的照顧者,避免幾個常犯的「危險動作」,無論掃墓還是行街,也可安心出遊。
香燭店掛滿紙紮祭品,紙紮電動輪椅默默掛在一角。(圖:Joanne)
無障礙公共龕位 建築趨勢
這幾年往墳場掃墓,偶然會遇上輪椅使用者,反映社會進步了,新建的殯葬設施增設不少無障礙通道,坐輪椅也毋須望墳輕嘆。例如筆者常去的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第6段新家族龕位,私家車或的士可以直駛至龕位入口,整個範圍有斜路貫穿,屬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使用者出入。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第6段新家族龕位入口,本身已是無障礙通道。
至於由食環署管理、建築署設計的柴灣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環境與設施均對輪椅友善。大廈內設有升降機以及無障礙洗手間,每一層通道也見寬闊,空間感十足。
柴灣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設有升降機。
柴灣哥連臣角新廈靈灰安置所,每層空間寬闊。
資深建築師朋友解端泰解釋,建築物條例本來就對殘障人士升降機有所要求。自2003年起,政府便開始推行無障礙通道的設計理念。至 2008 年屋宇署正式確立無障礙通道作業守則並修訂建築物條例,要求所有建築物在興建時必須遵守,從而設立無障礙升降機給公眾及工作人員使用。
能夠惠及輪椅使用者出行,實屬美事。然而清明期間多個墳場實施交通管制,要從大老遠步行到拜祭地點,對輪椅使用者與照顧者實屬高難度挑戰。
期望有一天,清明時節也有便利輪椅使用者的安排。在這之前,善用幾招輪椅上落,尤其是手推輪椅上落斜路及石𡒊的方法,有助保障長者或病患,坐得安全舒服。
第一式:輪椅落斜 需背向倒後
推輪椅上斜路,如果坡幅太大,宜以「S」字型路徑推輪椅,不少照顧者也耳熟能詳。至於推輪椅下坡,又有否試過「偷懶」,直接面朝斜路落斜?
對,這是危險動作,稍一不慎秒變失控直衝。安全起見,先把輪椅背向斜坡,亦即照顧者拉著輪椅,倒後落斜。速度要慢,並不時側身向後望,觀察路面情況,避免撞到路人或障礙物。
另一方面,石壆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起初推輪椅上石壆,或大廈入口高出的一級,好不容易推高前輪,握著扶手準備抽起輪椅時,總是難以發力,進退失據搖搖晃晃,把坐在輪椅上的長者弄得「笈笈可危」。
把輪椅推上石壆時,當後輪貼近石壆邊緣,可利用前腳大腿,頂著輪椅背墊借力,就會較易上𡒊。(圖:Woodland Healths 網頁)
第二至四式:上𡒊發力 善用前腳大腿
筆者也不例外,後來經職業治療師提點,才知道自己做漏了三個動作。正確次序如下:
起步:輪椅準備上壆時,一隻腳需踏在輪椅後傾桿,方可輕易翹起輪椅前輪。
發力:前輪著地(石壆或石級)後,把輪椅推前,直至後輪貼近石壆邊緣。
抽高:抽起輪椅時,需把前腳大腿,頂著輪椅背墊借力,才能使後輪越過石壆或石級並著地。
若要推輪椅落石壆,雙手把輪椅拉後,前腳大腿也要頂著輪椅背墊借力,後輪才得以降下並輕輕著地,避免突然一震。(圖:SPD YouTube 片段截圖)
第五式:落壆避震 拖拉輪椅後傾桿
至於落壆時,最常見莫過於多找一人幫忙,一前一後把輪椅抬下石壆,卻容易抬到手震。其實照顧者一個人也可以推輪椅落壆,不過要很小心。首先把輪椅倒後,背向石𡒊下的行人路。
這時,在輪椅後面的照顧者,雙手把輪椅拉後之餘,前腳大腿也要頂著輪椅背墊借力,後輪才得以降下並輕輕著地。
然後,把輪椅再向後拉,直至前輪貼近石壆邊緣,把一隻腳踏上輪椅後傾桿,輪椅前輪便會翹起,慢慢著地。
至此,心水清的讀者,不難發現推輪椅安全上落石壆的兩大秘訣,亦是最受忽略之處,就是前腳大腿要頂著輪椅背借力,以及適時腳踏輪椅後傾桿!
輪椅後傾桿。設計上,各款輪椅也略有不同。推輪椅上落石壆時,踏著後傾桿,方可借力翹起輪椅前輪。(圖:SORG 網頁)
筆者練習時,試過把膝頭誤當前腳大腿,如「頂腰杉」般弄痛長者腰背呱呱叫。別擔心,熟能生巧,推輪椅前,最緊要為用家佩戴輪椅安全帶,願輪椅使用者與照顧者出入平安。
推著輪椅與照顧對象漫步,享受在一起的時光。(圖:SHVETS production@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