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4/2019
讀完一本歷史才旅遊,眼中看見的風景便不一樣
去一個地方旅遊,忌出發前先買一本閃令令旅遊書,發掘哪兒有好吃,宜先翻閱幾本歷史書,知道哪兒到底發生過甚麼。
地圖像軀體,歷史像靈魂,需要二者拼合,方能圓滿。望著地圖中間的紫禁城,隱隱見到李闖騎著戰馬踱步到承天門,亦即後來的天安門。他從腰間的箭筒裏取出一枝箭,把弦拉得飽滿,嗖的一聲,射中天字。李自成再策馬去武英殿,再去乾清宮,在坤寧宮見到在橫樑下的周皇后。他們在紫禁城東奔西跑,就是想找著崇禎。而他不知道,披頭散髮的崇禎已在煤山的樹上隨風搖盪著了。
眼光望向紫禁城西南面的菜市口,李自成入京的二百多年後,戊戍六君子先後處決,耳邊彷佛聽到譚嗣同大喊「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然後刀光一閃,只見群眾都想衝出來,把手中的饅頭蘸上人血,因為中國人相信人血能治病。慈禧呢?她只能在椅上望著天空怔怔出神,心中喃喃自語:「明明我已支持改革,為甚麼光緒和康有為還是想取我性命?」
去北京旅行,我喜歡尋訪明清民國的遺跡,即使因為毛澤東一句「北京、開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結果拆的都拆,毀的都毀了。好在周恩來把紅衛兵擋在天安門外,讓紫禁城大體仍在,或許他就像二戰時的納粹將軍 Dietrich von Choltitz,努力把最鍾愛的巴黎保留著。
TVB 開台之初,由黃蕙芬、張之珏和汪明荃的《清宮殘夢》開始,到最近的《延禧攻略》,中國觀眾總是情迷清宮劇。我跟鍾景輝 King Sir 說過,如果李翰祥是清宮電影之父,那麼他是清宮電視劇始祖。唯獨是他的清宮劇,和現在的相比,現在的錯誤太多、過份浮誇了。
這正如北京城的發展,舊的、真確的,都消失於沙漏中,而新的、假設的,卻取代了過去,且成了真實,就如現在很多人仍相信在家門前殺人的午門斬首。惡紫奪朱,好在紫禁城的紫是三垣二十八星宿的紫微垣,而非紫色的紫。
讀點歷史再旅遊,眼中看見的風景便不一樣。不過在全聚德前,豈又能錯過北京填鴨?當然,如果肚子餓得折騰,還說甚麼歷史?似乎中國發展多快,怎樣也餵不飽我們自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