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2020
高訂式微、品味沒落:時裝,真的可以再出發?
繼時裝設計師Dries Van Noten發表了一封致業界的公開信,英國時裝協會BFC和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亦出了一篇重整時裝業界的聯合聲明,然後Gucci創作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又在個人社交平台宣布一年只會舉行兩場時裝騷。他們的舉動和想表達的訊息都很明確,是呼籲業界將步伐放慢,讓大家可以吸一口新鮮空氣,享受更多自由,讓創作者得到更多創作空間。等到今日,終於有人出來發聲和正視問題,行動雖然正面,但可惜,已經為時已晚。
其實「問題」一早已經存在,業界人士都心裏有數。由高級訂製行業式微那一天開始,其實整個行業以至世界大局已定。暴發戶當道,品味沒落,富婆不再稀罕250小時縫製而成的一件高級訂製,財團企業不再有耐性去養育一個品牌和善待設計師,加上速食文化與街頭文化氾濫成風,還有大數據這個時代衝擊,你叫時裝業界如何放慢步伐?Nicolas Ghesquière離開Balenciaga,Raf Simons要離開Dior,都是因為受不了企業化的數字管理和制度。所有人明知制度已經腐爛,但所有人依然要硬著頭皮去幹活,為甚麼?因為大家都要糊口。沒完沒了的聯名設計,有利潤的早春和初秋系列,可以捨棄嗎?你可以,但品牌投資者不可以,這就是金錢世界的現實。被街頭潮流蒙蔽的消費者,會願意跟你回到昔日Romeo Gigli、Thierry Mugler和Jean Paul Gaultier那個只追求創作的年代?被數字寵壞的企業投資者,會因為一位設計師的委屈而去放棄可觀利潤?
單方面改革根本沒有意義,因為要對抗的已經不是一個時裝制度,而是整個社會和人心。Nicolas Ghesquière和Raf Simons離開了Balenciaga和Dior又如何,一日依然在玩這個遊戲,也逃不了整個時裝界,這就是遊戲規則。變了質就是變了質,與其浪費心機去試圖改變一個不能改變的制度,倒不如想辦法去適應它。不想自欺欺人,也大可以像Helmut Lang、Martin Margiela和Phoebe Philo一走了之,遠離塵囂,從此落得耳根清靜,亦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