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8-08-24

【發展智慧城市】新加坡排No.1!力推自動車+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歐洲國家在智慧城市發展上先起步,筆者過往曾介紹不少成功例子。不過,近年亞洲多國亦急起直追,韓國與日本便投入大量資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但觀乎發展現況,卻以新加坡稍佔上風。國際市調機構Juniper Research於2018年3月發表全球20大智慧城市排名,位居榜首的正是新加坡,首爾(第6位)與東京(第8位)瞠乎其後,甚至倫敦(第2位)與巴塞隆納(第9位)亦難望其項背!

 

  事實上,新加坡國家基礎建設完善,資訊及通訊科技普及程度亦甚高。該國已是全球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地區(87%),同時手提電話滲透率(152%)、3G/4G使用率(106%)、互聯網普及率(80%)亦處於極高水平,因此在智慧城市發展上已佔有「先天」優勢。新加坡政府亦明白「後天」努力很重要,自2014年提出建設智慧國家(Smart Nation)的願景,便積極投入智慧城市建設,當中以智慧交通的成效最為顯著。

 

  新加坡自1998年起便實施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在鬧市的繁忙路段劃出收費區,系統可根據路面擠塞程度作實時收費調整。當車輛進入收費區路段,便需付費通行(公共汽車除外),結果令繁忙路段的交通流量下降兩成。及至2016年,新加坡再下一城,與日本三菱重工合作開發更先進的ERP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Electronic Road Pricing system)。

 

為紓緩交通擠塞,新加坡市中心的繁忙路段自1998起已被劃為ERP收費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原有的電子收費系統,要求每輛汽車加裝特定感測器,並需要在預先劃定的地區設置定點電子閘門。當汽車經過指定路段時,電子閘門便會進行車輛辨識及記錄,再自動向相關車主收取「過路費」。至於新型的ERP系統,則是通過人造衛星與廣域高速網絡來實現,能夠在任何已安裝GPS導航系統的汽車上,設定任意的收費區,再根據行車距離來收費;同時,系統也會向駕駛者發送收費區位置和即時路面交通狀況等情報,讓駕駛者決定如何取捨。

 

在電子道路收費系統的運作機制下,新加坡每輛汽車均要在車廂內裝設特定感測器,以供系統辨識汽車,向車主收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重要的是,電子道路收費系統不但可收取過路費,還可以收集交通大數據。AI人工智能系統可藉由這些交通數據,學習新加坡的交通狀況,為日後無人車落地行駛做好準備。2016年8月,新加坡引入無人車試行系統,讓無人車廠商可在緯壹科技城(類似香港科學園)內進行自動駕駛實驗。2017年2月,新加坡政府通過新的交通法,正式把無人車實驗納入法例規管範圍。此後,實驗用無人車須經測試合格,並要購買保險,始可在路面上行駛;自動駕駛期間,必須要有監察人員隨車,以便無人車失控時可改為人手操作。

 

  從引進試車系統到修訂交通法規,處處可看出新加坡政府發展無人車的決心。據悉,現時已有10家當地與外國公司在新加坡道路上進行無人車行駛測試。陸路交通管理局更表示,未來5年將獲撥款2,500萬新加坡元(約1.4億港元)進行無人車研發與試驗計劃。假如日後新加坡公共交通真的實現了自動化駕駛,不但車費有下調空間,亦有助減少私家車的數目。如此一來,除可紓緩交通擠塞和減少廢氣排放外,現有停車位與道路網也有望重新規劃,從而釋放出更多土地用作興建房屋或其他產業用途。

 

新加坡近年積極進動無人車的自動駕駛測試,圖中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實驗用的無人車。(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YouTube影片截圖)

 

  由此觀之,新加坡積極推動智慧交通與無人車測試,某程度上是為了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這正符合筆者一向所言:智慧城市建設必需立足於解決都市問題或滿足市民需求上,切忌無的放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