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4
【小鎮大翻身】只憑三招!英國舊小鎮都可變身智慧城市
歐洲為全球智慧城市的先行者,筆者曾介紹的西班牙巴塞隆納、瑞典斯德哥爾摩、丹麥哥本哈根等已被奉為智慧城市的典範。不過,如論智慧城市的建設規模,英國卻可傲視同儕。英國的智慧城市布局不單著眼於首都倫敦,亦沒有忽略倫敦周邊地區的城鎮如米爾頓凱恩斯(Milton Keynes)與布里斯托(Bristol)等,以分擔首都人口壓力和承接部分產業發展。
英國能成就如此大規模的智慧城市發展,全憑三道板斧:1)推動開放數據與物聯網建設、2)鼓勵初創公司投入智慧城市開發項目、3)聯結民間力量共造城市建設。
根據全球開放數據評估報告(Open Data Barometer),英國政府的開放數據執行與成效更勝美國和瑞典,位列世界第一。英國在尊重個人私隱的前提下,積極釋出多種城市數據予公眾使用。譬如布里斯托已開放200項以上的城市數據,包括交通流量、能源使用率、犯罪率等;倫敦交通局亦開放了交通數據,讓 IT 業者開發出逾400款交通相關的APP。
2012至2016年間,英國投資了5億英鎊(約51億港元)於智慧城市建設上,並鼓勵業界在全國各地架設物聯網基建。英國電訊公司Arqiva在倫敦、愛丁堡、利物浦等城市鋪設SIGFOX制式的低功耗廣域網絡,並將之與停車位感測器、煙霧警報器、甚至是智能手機等裝置串連起來,形成大規模的物聯網。此後,英國政府便可通過物聯網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務,例如透過水位感測器知曉哪裏出現水浸,並即時向受影響區域的市民發布水浸警報。
根據國際市調機構Gartner的評估,全球50%物聯網方案均是由創業3年內的初創公司開發出來。英國政府亦深明此理,遂投資1,000萬英鎊(約10,220億港元),成立開放數據研究所,扶助初創公司。2012至 2016 年間,研究所便已幫助逾12間初創公司,創造百萬英鎊的營收,令英國晉身成歐洲科技初創企業的重鎮。
由布里斯托大學和市議會合辦的研究單位「Bristol is Open」,以大數據分析當地的空氣污染與交通擠塞等都市問題。(圖片來源:Bristol Is Open介紹影片截圖)
在政府帶頭推動初創的氛圍下,英國大型企業也積極進行初創孵化。金絲雀碼頭集團(Canary Wharf Group)便發起「Cognicity」孵化計畫,主打智慧城市與金融科技等範疇的創科項目。除提供創業資金和訓培外,該集團更會嘗試擴大雙方的合作機會,以加速科研成果商品化。例如初創公司Polysolar研發的太陽能玻璃,便被集團採納並裝設於公車亭上。
金絲雀碼頭集團會為初創孵化計劃的參與公司提供各種培訓課程。(圖片來源:金絲雀碼頭集團官網)
城市是由市民聚居而成,所以智慧城市要成功,必需引入民眾力量。英國在進行智慧城市布局時,就一直強調從下而上的發展模式。例如米爾頓凱恩斯的物聯網計畫,有關方面特別推出了ourmk.org網站,讓市民可藉此平台就智慧城市規劃發表意見;同時,政府亦提供獎金,令市民提出的創新點子可以成真。
另一方面,英國民間於2012年亦誕生了全球首個專為民生項目集資的眾籌平台SpaceHive。當時英國小鎮Mansfield與Glyncoch便在SpaceHive上分別籌得3.6萬英鎊(約37萬港元)與79萬英鎊(約807萬港元),完成Wi-Fi網絡工程與社區中心建設。SpaceHive不但可讓市民直接投資於社區發展項目,還可讓政府在城市發展上獲得不少創意點子。
英國從大城到小鎮,各處均有智慧城市項目發展起來,全因政府明白難憑一己之力完成智慧城市建設,所以既提供開放數據,吸引初創公司開發智慧城市相關方案,又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城市規劃,讓項目發展方向變得更合乎民情。凡此種種,均值得香港特區政府多加借鏡。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