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3-08Text: 圖片由作者提供

【誰是Tesla殺手?】Volkswagen以車海戰術反撲,Lucid用超炫目設計搶客!

  踏入2021年,電動車戰國時代正式展開。這邊廂,傳統車廠陸續喊出放棄燃油引擎,爭相轉型做電動車車廠,跟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爭奪市場份額:那邊廂,高舉電動車技術旗幟的初創企業紛紛冒起,以成為下一個Tesla為目標。那麼,在芸芸大型車廠與電動車初創中,誰最資格成為「特斯拉殺手」呢?

 

福士旗下品牌車款眾多

 

  根據全球電動車銷量研究機構EV Sales的資料,2020年全球純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BEV)銷量榜首為Tesla,賣出49.96萬輛,市佔率達16%;緊在其後的是德國福士集團(Volkswagen Group),售出42.16萬輛,握有13%市場份額;第3位是中國上汽集團(9%),第4位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7%),第5位則是德國BMW(6%)。

 

  觀乎目前市場形勢,最有力挑戰特斯拉的傳統車廠,可說是銷量直逼Tesla的福士集團。其優勢來自旗下品牌車款眾多,除Volkswagen車系的e-Golf、ID.3與ID.4之外,還有奧迪(Audi)e-tron、保時捷(Porsche)Taycan等,當中以ID.3的銷情最為理想。

 

  Volkswagen ID.3於2020年第三季始登陸歐洲市場,但其銷量卻在短時間內超越Tesla Model 3:2020年12月份賣出27,997輛,稍勝Model 3(24,567輛)一籌。按照ID.3的銷售速度,很大機會在2021年擠下特斯拉,成為歐洲電動車銷量冠軍。另一新車型ID.4於2020年12月正式開售,自2021年2月中起陸續向全球30個國家交付。福士預計,2021年ID.4交車量將逾10萬輛,挑戰年銷量約8萬輛的Model Y。

 

Volkswagen ID.4於2020年12月在歐洲開售,暫時累積銷量不高,只有5,000輛左右;預計於2021年3月登陸美國市場,現時預購量已有2萬輛,相信不難達成10萬輛的銷售目標。(圖片來源:福士汽車官網)

「福士汽車廢氣排放醜聞」爆發後,促使福士集團下定決心,朝向新能源汽車發展,並決定在2025年前投資350億歐元推動電動車業務。(圖片來源:福士汽車官網)

福士旗下首款電動車e-Golf以燃油車 Golf 作藍本改造而成,只屬過度性產品,已於2020年12月宣布停產。自2021年1月起,原有生產線已陸續轉型為製造ID.3電動車。(圖片來源:福士汽車官網)

 

醜聞事件激發轉型決心

 

  福士集團之所以能夠下定決心,統率麾下各品牌搶攻電動車市場,可說是緣於6年前的「福士汽車廢氣排放醜聞」事件。2015年9月,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發現福士集團在美國銷售的Audi A3,以及Volkswagen 車系的Golf、新甲蟲車、Jetta、Passat,都預載了可規避官方檢驗的軟件,能夠在驗車時自動調節廢氣排放量,以通過廢氣排放污染檢測;後來證實,這些造假車輛的實際排放量竟然超標10至40倍!

 

  受這宗醜聞事件影響,福士集團商譽一落千丈,公司股價暴跌,但這也讓集團有了徹底轉型的決心,於是在2016年發表「2025 戰略─Together」,開始轉向電動車發展;2020年11月宣布,2025年前將投入350億歐元(約3,270億港元)於電動車研發,並計劃陸續把全球8座汽車工廠改造成電動車廠,預計集團旗下各個品牌在2030年之前合共有70款電動車上市。

 

創製模組化平台省成本

 

  為求降低生產成本,福士於2020年推出模組化電動車平台「MEB」,讓各個車款可共用零件。基於MEB 平台而製造的電動車,馬達與電池等關鍵零件都可以共用,再根據產品定位做出設計上的調整,從而衍生出不同車款。譬如延長電池模組區塊,以拉長車身長度,增加車廂空間。ID.3正是首款出自MEB 平台的產物,售價3萬歐元(約28萬港元)起跳,定價非常親民,因此在德國獲得「國民電動車」之譽。

 

  在零件共用的優勢下,MEB平台可讓廠方以最少的資源與時間,製造不同款式的電動車,使產品可以快速投入市場。2020年,福士集團交付的530萬輛車中,有21.2萬輛是純電動車或混合動力車,較2019年增加158%。汽車產業分析機構LMC Automotive預估,到2025年,隨著眾多車廠進入電動車市場,特斯拉全球市佔率將會被攤薄至10%;受惠於電動車投資成果浮現,福士集團市佔率可望攀升至15%以上,超越特斯拉,躍居電動車的新龍頭。

 

專為電動車而設計的MEB平台,德文全名是「Modularer ElektroBaukasten」,以後所有福士電動車款均會建構在MEB平台上,以便進行大規模的低成本生產。(圖片來源:福士汽車官網)

 

Lucid創SPAC上市記錄

 

  除傳統車廠以外,在電動車初創企業中也不乏潛在的特斯拉殺手,當中以Lucid Motors被看高一線。2021年2月,Lucid宣布同意跟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合併上市,預估股權價值(Pro-forma Equity Value)高達240億美元(約1,872億港元),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SPAC上市交易。

 

  透過這宗交易,Lucid不但可得到Churchill Capital Corp IV籌集的資金,還可獲取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Saudi Public Fund)、貝萊德(BlackRock)、富達(Fidelity)等投資機構合共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的新資金。但要留意的是,Lucid迄今還未賣出一輛車!

 

  為甚麼在毫無業績的情況下,Lucid還可獲得大型投資機構的青睞呢?主要原因是該公司由前特斯拉首席工程師彼得‧羅林森(Peter Rawlinson)共同創辦。他在Tesla任職期間,曾領導工程團隊開發Model S,故此外界經常拿Model S跟Lucid發表的首輛電動車Lucid Air作比較。

 

Lucid Motors執行長彼得.羅林森曾於2009年加入特斯拉,擔任首席工程師,負責領導Model S的開發。(圖片來源:Lucid Motors官網)

 

Lucid Air採無縫流線設計

 

  2020年9月,Lucid發表一款叫為「Lucid Air」的豪華電動車,宣稱續航力達800公里以上,快充20 分鐘也可提供480公里的續航力。它的馬達能輸出 1,080 馬力,時速0到100公里加速僅需2.5秒即可完成,單論規格已是完勝Model S。

 

  Lucid Air車體造型融入噴射機元素,大玩流線型無縫美感,兼且符合空氣動力學。車身上幾乎沒有無意義的突起部件,車燈與車柱均被製作為圓弧造型,不但外觀上營造出「無接縫」的流線感,更可讓風阻系數降低至0.21,比Model S的0.24還要低,堪稱是市售車輛中空氣阻力最低的車型。就外形設計而論,Lucid Air亦比Model S更加突出。

 

  坐落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Lucid廠房宣稱產能為每年3.4萬輛車,但外界估計實際上只能生產7,000輛左右,期望在2021年下半年供貨給美國市場。Lucid表示,擬用上市獲得的資金,進一步擴大廠房產能,希望2022年可生產2萬輛車,交付給歐洲市場;到2023年,將會推出電動休旅車Gravity SUV,屆時產能可望達到9萬輛;最終目標是2028年能夠量產36.5萬輛。

 

Lucid Air 擁有扁平、銳利的車頭設計,LED頭燈組跟細長型水箱護罩完全整合,造型帶有未來科技感,非常炫目吸睛。(圖片來源:Lucid Motors官網)

Lucid Air的LED 尾燈採用一體式設計,營造出「無縫流線」的意象。(圖片來源:Lucid Motors官網)

Lucid Air車頂採用全透明式設計,藉由巨大的全玻璃天窗展現無與倫比的空氣感,無負「Air」之名。(圖片來源:Lucid Motors官網)

 

Lucid不願做特斯拉殺手

 

  外界常將Lucid評為特斯拉殺手,惟執行長羅林森卻公開表示,該公司的假想敵不是特斯拉,而是平治(Mercedes-Benz),希望大家別再叫Lucid做特斯拉殺手,未來的電動車市場很大,可以容納Lucid與Tesla一起成長。

 

  不過,特斯拉創辦人兼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卻未有因此而對Lucid「口下留情」。他在Twitter上發帖指,雖說羅林森有參與Model S的設計,但產品原型在他加入前經已設計完成。當Lucid公布各車款的定價後,馬斯克隨即在Twitter上宣布Model S減價,並留言「對手已上門挑戰了(The gauntlet has been thrown down)」,可見他未有輕視Lucid帶來的潛在威脅。

 

  由是觀之,盡管特斯拉貴為電動車龍頭,但其地位卻非穩如泰山,現正處於「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的凶險形勢:前有坐擁百年工藝與雄厚資本的傳統車廠全力反撲,後有積極鑽研尖端技術而又創意澎湃的電動車初創群起挑戰,最終Tesla能否經得起如此嚴峻的考驗呢?未來電動車市場由誰領風騷,尚屬難料。

 

Lucid Motors 位於亞利桑那州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的廠房已於2020年12月完成第一階段的主體建設,現已開始投入生產。(圖片來源:Lucid Motors官網)

 

Read More:【勢不可擋】電動車邁向戰國時代!傳統車廠加速追趕,Tesla龍頭地位岌岌可危?

Read More:【搶攻電動車】不甘做老二!傳統車廠GM使出4大殺手鐧挑戰Tesla龍頭地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智慧城巿 #電動車 #科技 #初創 #Tesla #Volkswagen #Lucid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