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0-06-04

政府工作報告,重要的是沒有講的

  2020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多數人將注意力放在財政赤字的多寡上。筆者認為,這是聚錯焦了。李克強政府2012年成立,2012-19年這八年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發展」,每份報告中平均出現了130次,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排第一的還是「發展」但是頻率只有69次,只有過去的一半多一點。接下來過去出現最頻繁的四個詞是「改革」、「建設」、「推進」、「經濟」,這次被「就業」、「疫情」、「企業」、「支持」所取代,「建設」和「經濟」排到#6、#7,「改革」的排名更退出前十。這是一份疫情下的工作報告,重點完全不同。

 

  這份疫情下的工作報導,計劃安排財政赤字GDP比率3.6%,這個數字讓不少投資者,尤其是海外投資者感到失望。的確,中國政府這次不想搞2009年的四萬億翻版,救了全世界卻自己背上一身債,至今尚未擺脫其長期副作用。

 

  但是綜合財政開支約佔到GDP 11%,其實規模也不小,各地市政基礎設施遍地開花就是證明,在水泥、挖掘機訂單飆升就是證明。應該說這是一個相對持平的預算,既要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又要維持財政平衡、預留政策空間。在這個大框架下,筆者認為有四個看點:

 

  1)北京決定不搞赤字財政貨幣化,維持央行的獨立性。這種做法與美國的政策形成鮮明對照,兩國走出不同的政策路徑。這麼做,短期央行印錢有限,人民幣金融資產升值可能不及美元資產,長期對經濟平衡和發展卻是好事。這也預示中國政府在保住就業和民生的前提下,願意允許經濟出現周期性下滑,今年對降息不要有太大的期望。

 

  2)財政支出下沉到市縣單位,增強對地方的支付轉讓,有利基層和低端消費。這次新增赤字一萬億和抗疫債券一萬億全部下發到基層,中央非剛性支出被砍了近一半,資金明顯去往基層,去往民生和新城建。這是和過去不同的打法,效果有待檢驗,不過受惠主體應該不同。

 

  3)這次不提增長目標,固然有疫情的原因,也可能以後都不再規定死增長目標。自從朱鎔基時代,增長目標是政府經濟施政的重中之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政策邊際效果卻在遞減,甚至鼓勵數據造假。GDP本位主義可能徹底結束。

 

  4)「兩新一重」值得關注,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宏觀方向。兩新是新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一重指國家重點建設如雄安、交通水利工程等。中國的城鎮化建設走到這一步,需要在節奏和方向上作調整,城市舊區改造、四五線城市建設是一個方向。新基建雖然政府投入不多,但是會在政策上鼓勵民企投入,為中國率先進入數據和智能時代奠定基礎。

 

  2020年是實現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GDP要比十年前翻倍,經濟學家也據此認為今年增長需要達到5.5-5.7%。政府口風似乎已轉,小康社會是社會經濟全方位的目標,不僅僅是GDP數值。換言之,政府不會強求GDP翻番。如果增長動力不足,在就業和民生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政府可以接受經濟出現周期性回落。但是政府並沒有消極不作為,兩會後「地攤經濟」一夜間遍地開花,在不無限擴大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尋找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子。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政府工作報告 #兩會 #李克強 #就業 #發展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