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4/2025

捱夜健康風險並非來自睡眠不調?最新研究:晚間飲食或是元凶!營養師教飲食5件事配合生理時鐘

  • 曾欣欣

    曾欣欣

    註冊營養師。「Hea住瘦」及「Eat Clean」系列作者;最新作品《就這樣EatClean減脂》。被美國大型新聞網站Huffington Post評為20大Twitter營養專家,同榜的還有Jamie Oliver!崇尚天然,喜愛下廚。最愛吃甜品。

    識食Hea住瘦

    逢周三更新

  經常輪班(夜班)工作人士,患有冠心病及其他嚴重疾病的風險比日間工作者高。過去的研究指出,晝夜節奏失調,是導致負面健康影響的最大原因;擾亂正常睡眠及飲食時間,與夜班工作者心臟代謝健康扯上直接關係。

 

 

  四年前本專欄分享過當年刊登的研究,指出夜間工作者患上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而在剛剛四月初公布的另一項研究,就探討了夜間工作者作息飲食對心臟健康指數的影響。

 

  美國研究人員為了闡明用餐時間在心血管疾病風險中的關鍵,對一組參與模擬夜間工作的參與者進行了研究,比較日間與夜間進食(大部份夜班人士飲食習慣),與僅在日間進食的影響。

 

  研究招攬了19名成人;為了模擬夜間工作,全部參與者於低光線房間內進行,房間內沒有門窗,參與者也沒有手錶或手機等電子產品,令他們過了一段時間後不知道究竟是日或夜,實驗為期兩星期,當中會對調組別一次。主要兩組分別是:

 

  ● 夜間工作 + 夜間飲食:「夜更」組進食於夜間

  ● 夜間工作 + 日間飲食:「日更」飲食組別的,所有飲食則只在日間進行

 

  注意,兩組進食食物無分別;分別只在於進食時間之不同。

 

  研究人員測量了各種心血管風險因素,包括自主神經系統標記、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劑-1(增加血栓風險)、與及血壓。

 

  結果顯示,相比只是在日間進食人士,晚間進食人士的心血管風險因素全部上升;相反,只是在日間進食人士,即使夜間不睡眠亦需要工作,風險因素保持不變。

 

夜間工作人士健康風險來自於晚間進食?

 

  根據這個研究,夜班工人經常在夜間才進食,或是夜晚放Break時段食零食的習慣可能需要改改。

 

  雖然這個研究少於20人參與,為期也較短。但結果顯示關於夜班或輪班人士的問題,並非因為需要晚間工作或因晚間不能睡眠而導致,心血管健康出現負面影響,是來自因晚間進食。相反地,晚間工作人士盡量於日間進食,控制自己晚間不進食的話,心血管風險並無負面影響。這證實負面影響是來自進食時間,而非晝夜睡眠不協調。

 

  因此,我的建議如舊,夜班工作者可做5件事令飲食配合生理時鐘:

 

  1. 下班回家吃早餐

  2. 睡醒吃午餐

  3. 上班前吃晚餐

  4. 晚間工作時段,盡量以開水作補充,而非果汁或其他含糖飲品。如需要帶小食上班,盡量選擇蛋白質食物,例如果仁、烚蛋等,盡可能避免引致血糖飆升。

  5. 如需要咖啡因保持清醒,上班前30至60分鐘攝取不超兩杯;而睡前8小時或需停止飲用咖啡。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The Craft of Time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