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7/02/2020

武漢封城的成本效益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中國抗疫最使人矚目的一項政策便是把武漢封城。有傳言近日中國600多個城市中有20多個封了,其實不對,所謂封城程度與武漢相差甚大。世衞及西方國家雖對此大動作感到驚訝,但既然這有助於減低疫情,她們也不會反對。但從中國自己的角度看,這政策倒是應作點成本效益分析的。

 

 

全國支援迅速 激勵士氣

 

  先說成本或代價。在經濟方面,短線的代價是難免的,代價多少,要看封城多久、封城期間的生產力,及封城結束後的復元速度。武漢GDP是中國GDP的1.6%左右(被疫症重點殃及的湖北則是4.3%),假設封城1個月,期間生產力剩下2成,那麼封城本身短線對中國全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是年度GDP的0.06%。

 

  但在世界經濟史中,只要人民士氣仍在,劫後的復元速度可以很快。2003沙士年的第2季,中國經濟的確有重挫,但全年下來,該年的GDP實質增長仍然高達10%。以此為鑑,封城的短期成本不少,但中國地方大,而且復元力強,長遠成本可控,而且會被人民其後的加倍勤奮抵銷掉。

 

  封城一種較難預先估算的成本是人民會否恐慌、士氣敗落,進而埋怨政府管治不當。此種情況其實必會在一部分人中出現,舉世皆然,關鍵是主流的民情如何。從各種報道看來,武漢人民頗為合作,多躲在家中自我隔離,除了在疫症早期出現過混亂外,士氣仍高昂。此種士氣的來源,相當大部分應是來自全國的迅速支援,及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的極速完工及醫學設施安裝妥當。若非2003年出現過沙士,人民有了經驗,今次的恐慌比例恐會更高。

 

  封城使外國人看傻了眼。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美國光是季節性流感,每年感染的人數在900萬到4,500萬人,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則每年從1.2萬到6.1萬人不等,情況遠比中國的嚴重,但不見美國人恐慌,別人也不會就此把美國視為疫區。我問過一些美國醫學界中人,他們對中國的大動作及香港的恐慌大惑不解。不過,既然中國自己把一座大城市也封了,這便容易落人口實,乘機誇大中國疫情對他們的威脅,這對中國的國際關係不能說沒有影響。世衞專家雖然大讚中國防疫做得好,各國不用過度反應,但封城太有象徵意義,總會在部分世界人民中留下負面印象。

 

  多難可興邦,封城成本雖高,但其效益一樣顯著。疫情的初期,信息傳至決策人的速度不夠快(其實就算在美國此等先進國家,2009年的豬流感出現,美國盡了全力,但應對的速度也不比中國快),這多多少少都反映出中國應付某些環節仍存在弱點,若非有大爆發,這些弱點也不易暴露出來。所以疫症正好提供一個演習及檢驗體制的機會。此種機會成本很大,中國不應浪費掉。

 

檢驗體制 積累管理經驗

 

  戰爭往往能團結全國人民,使他們鬥志更昂揚。疫症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當人民要面對可怕的敵人時,一樣可激起更堅強的意志,但這並非必然,它需要一些條件。假如一個國家長期失敗,人民沒見過成功,我很懷疑在重大的新困難面前,他們還有無戰勝的意志。但中國近數十年來進步神速,人民有目共睹,所以自信心充盈,鬥志上升的條件存在。在政治上,此種意志對管治的有效性大有好處。

 

  封城也是一種決心及能力的展示。無論對錯,封城總會給人一種感覺,中央政府夠膽量下困難的決斷。封城也必會帶來一大堆管理問題,例如物資如何進出武漢,我不相信武漢政府沒有犯錯,但若她守得住幾個星期,甚至2、3個月,總會展示出管理能力及積累到新的經驗。

 

  封城顯示,習近平似是一位肯付出短線重大代價的人,無論封城的成本效益是否化算,疫情終會過去,他很可能會被視作一個很果斷的人,他最終成為贏家的機會頗高。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15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無住發表於 2020-2-13 08:35 PM via app
  • #16
  • 當香港政府,政客,市民還在如何為疫情纾困,各説各話時,澳門政府已公佈計對各階層精準而全面纾困措施,非常時期採用非常手段,果然如我所説快,準,狠!這個特首確實是“好打得”!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12 12:27 AM via app
  • #15
  • 每事皆有利弊…
    看数據,大陸各地除武漢外,其它地方疫情轉缓,武漢因改用CT作測檢疑似病例,加快診斷時間,令確診數字上升,但早已封城,對外已隔斷擴散。
    澳門不封関,但因防疫措施到位,多天已無新確診病例。
    香港雖然封関,但因疏忽人傳人風險,估計患者人數還持續上升。
    現在香港封関反而對大陸有利,香港人不會把病毒返傳入大陸。
    從timing看來,香港人確實是做到不為國家添亂…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aidang發表於 2020-2-11 02:20 PM
  • #14
  • 雷生不会做经济数字计算,当然得不出成本数字。但是,开了家擦鞋公司,发达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KIloveu發表於 2020-2-11 01:23 PM
  • #13
  • 如果香港班刁民同議員係武漢居民, 一定又會掉轉頭講反對封城, 唔係強勢政府就根本乜都做唔到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8 PM via app
  • #12
  • 不是經濟學家,但試以個之見,分析疫情影響中港澳三地情况:
    今次中國疫情,會持續多久尚未知,不少企業會倒閉,失業人数增加,過了元宵工廠仍未復工,經濟損失尚未埋單,但肯定是驚人的天文数字,肯定好傷!
    先前受中美貿戰影響而遷離中國的工廠企業,要搬的早已搬走,數據已有,傷害已成定局,失業人員也被各地企業吸收得差不多,這方便暫時不會再有更大損失。
    還幸中國二,三綫城市相繼發展起來,産業多元化,内銷市埸比重漸增加,各地人力資源需求仍大,可减輕一綫城市失業壓力。
    更有一特别因素,中國雖説改革開放四十年,但真正全速發展只有二十多年,從前一窮二白生活,國人仍歷歷在目,現在雖算是小康,饑餓感仍在,改善生活拼搏心仍有,面對逆境情况,一句話:“捱得”。中國仍是進出口大國,中國生産停擺,外國也在等貨用。疫情過後,國人拼勁更强,估計經濟復甦會很快。

    1/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7 PM via app
  • #11
  • 澳門又如何?
    政府面對疫情,措施有的放矢,早着先機,已直接向葡萄牙政府購買口罩,葡政府亦全力支持供應,因知其確有需要,遂令口罩來源無憂,再以平價定量轉售給市民。清楚公報澳門現有糧食日用品庫存數量,供應無缺。警告若有做謠者必即捕即審即判!政府每日派員巡視超市,如有抬價即罸!宣布賭埸停業前已取得賭商承諾不炒員工!銀行同意减輕借欵者壓力。公務員醫護等絶不罷工!明言不封関原因,只拒湖北來客,情理兼備。更表示儲備豐厚,處在非常時期,政府應用就用,絶不猶疑!市民接收到清楚讯息且快而準,遂大局已定,民心安稳。

    2/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6 PM via app
  • #10
  • 澳門産業單一,就業人口大多是從事賭業和政府公務員為主,餐飲零售為次。今次賭業娱樂業和公務員佔最多的職位不受影響,花錢無壓力,疫情過後對市埸消費有一定支持。
    澳門零售業有一特点,市埸小,除新區外,大部份店舖是自置物業,很多是“家族生意”,對生意下滑,較易生存。
    不封関就有人流,有人流就有活水,加上人均GDP数亞洲第一,家底豐厚人口少,估計疫情對經濟雖然有影響,但屬有驚無險。
    澳門特首雖是商人出身,但不是子承父業,是白手起家的“廠佬”,白手起家的“廠佬”不一定是聰明,但肯定是“捱得”,做事不“離地”,對事反應快,執行力强,才能生存。看市民對其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的施政皆認同,就知是如假包换的 “好打得”了。

    3/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5 PM via app
  • #9
  • 香港又如何?
    疫情已起,政府還稱不會限制物價,限制言論,以免影響自由市場經濟,言論自由。在非常時期還用太平盛世思維去處理事情,結果换來的是無良商家哄抬物價,謠言四起,市民恐慌,搶購物資,民怨四起!
    半年前已有“反修例”一疫教訓,卻依然故我。到今天疫襲,做事還是毫無前瞻性,後知後覺,打到埋身才想如何解拆,各自為政,錯漏百出!
    對疫情只知監控,但告訴市民如何防疫訊息不清!
    有朋友問我,袁國權説香港會有140萬人受感染,是否太誇張?!我説看現况,國內人口雖多,受感染者到最後應不會有此大数目,因防疫隔斷措施做得好。但香港則絶對有可能!

    4/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5 PM via app
  • #8
  • 因大陸通過各渠道對民眾發送的防疫懒人包,清晰易明,有危機感,從老到嫩也看得懂,所以各地政府官員和百姓知驚,自願和半自願禁足,隔斷病毒。
    反觀香港的防疫懒人包,內容又長又囉嗦,有如阿媽叫阿仔食飯前洗手,毫無危機感,反應最多是戴口罩勤洗手。加上政棍謊言,以為封関就萬事大吉,問題解决哂!所以現在街上還人來人往。若你問他們為何不留在家中,大部分肯定答你:“唔使揾食咩?!”,結果到最後可能真係唔使再揾食…。所以以6.2天增加一倍計,140萬受感染是有可能的。
    政客最初以疫情為由,乘機反中,對外誇大其嚴重性,以為可置身事外,卻未想到外國一刀切對中港澳封関,可算咎由自取!
    香港支柱产业剩下不多了,只剩金融,旅游零售,建造,物流…,
    從事金融業者有限,建造業需要較多專業技能。

    5/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3 PM via app
  • #7
  • 香港封関,除防疫理由外,其負面影響非常大!港口物流受疫情所累已是半停頓,但仍在運作,中港兩地進出口貨物運輸從業員不在免隔離名單內,中港物流運輸業霎時休克!
    封関使数以十萬計因工作生活等原因而需要中港兩邊走的港人大受困擾,肯定增加失業率,前路茫茫,民怨加深!
    香港目前主要是靠旅游零售業來“養人”,上半年反修例一疫,以令其腰斬,還未復原。再加現今病毒一疫,各國對港封関,自己又封埋一份。無人流就無活水。“双疫齊飛”之下,令此行業基本歸零了,失業人数肯定不少。
    因外國對香港進出旅客封関,各航空公司已大幅削减港航班,已出現停薪留職和炒人行動。現在居然仍有業界從業員還想攪罷工?!其實可能不久將來,他們會發現自己喜歡罷工罷多久也可以了…。

    6/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0-2-9 11:12 PM via app
  • #6
  • 香港政府决定“封関”,實際上已走上一條不歸路,因為封関已不再是防疫問題,而是政治議題了。何時重開,只能被動地跟外國大隊,但若有反對聲音問:“開関後若有人再受感染,誰負責?”,以香港政府已成自製跛脚鴨情况下,誰敢揹飛?
    香港雖説儲備不少但人口也多,能搣多久?但香港人安逸太久,年青一代鬥心已减,産業又太單一,失業大軍又已成形。今次自製圍城,自成孤島,經濟何時能復甦,在政治優先的環境下,只能説一句:There's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But who knows how long is the tunnel?
    今次封関變圍城,印証了我在“反修例”初期説的一句話:“香港人是閂埋門玩自炒!”。

    7/7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Freemanchina發表於 2020-2-8 06:03 PM
  • #5
  • "封城顯示,習近平似是一位肯付出短線重大代價的人,無論封城的成本效益是否化算,疫情終會過去,他很可能會被視作一個很果斷的人,他最終成為贏家的機會頗高"。

    Totally agree!

    In my view, Chairman Xi will certainly lead the country to win the battle & fame all over the world.

    Relative to the strength of Chairman Xi, the little woman Carrie Lam is just a dwarf who is incapable, timid, indecisive, & making wrong decisions all the time!

    Under the leading of Carrie Lam & her lousy administrative team, what could be found in HKSAR is always shame, shame, & shame!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Freemanchina發表於 2020-2-8 05:55 PM
  • #4
  • The current China's battle with 2019-nCoV at the same time is a show window for the whole world to see the marvellous hard (medical,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al) & soft (efficiency, solidarity, leadership) power of that great nation.

    It also helps to build trust of the whole world that the "Belt & Road Initiative" will work to benefit all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什麼都不是發表於 2020-2-8 11:57 AM
  • #3
  • 雖然疫症仍在發展, 但藉著今次抗疫的成效, 世人看到了中國政治體系的動員力, 顯示國人團結力量的重要, 香港及周邊地方望塵莫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0-2-7 10:11 PM
  • #2
  •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估計,美國光是季節性流感,每年感染的人數在900萬到4,500萬人,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則每年從1.2萬到6.1萬人不等,情況遠比中國的嚴重,但不見美國人恐慌,別人也不會就此把美國視為疫區。我問過一些美國醫學界中人,他們對中國的大動作及香港的恐慌大惑不解。"

    可能因為中国人的性命比美国人的更加矜貴。
    又或者領導人很重視子民性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