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10-23Text: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研究助理教授 黎苑姍

不想生還是不敢生?當代中國女性的生育難題

  為了應對人口老化和鼓勵生育,中國政府在2016年正式實施二孩政策,允許育齡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孩子。然而,二孩政策自出台以來,效果遠遜預期。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生兒數量下降至1523萬,相對2017年還要少了200萬,比官方預期的2100萬低了百分之三十。

 

  事實上,低生育率並不只出現在中國,卻是全球已發展國家近數十年面對的人口現象。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全球生育率從1960年的4.98持續下降至2017年的2.43;東亞地區的生育率尤其低迷,例如日本、南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區,總生育率長期低於生育更替水平(2.1),徘徊在極低生育率(1.3或以下)之間。世界各地的研究均顯示,低生育率的現象與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變遷密不可分,如果政府單靠計劃生育政策來調控國家的生育水平,可謂杯水車薪。

 

  中國女性面對的生育壓力,遠非二孩政策所能解決。筆者曾在華東地區一個城市訪問數十位未婚育齡女性,了解她們在意外懷孕後選擇終止懷孕的心路歷程。這些女性大多有全職工作,當中有城市居民,亦有從鄰近城鎮來打工的民工。雖然經濟獨立,而且不少跟伴侶也有穩定關係,然而在意外懷孕後她們都選擇了終止妊娠。

 

  生育選擇的原因眾多,而且因人而異,但這些女性選擇人工流產背後都有幾個共通原因。第一,她們當中不少在心理上難以立即接受由「女孩」變為「婦女」的巨大轉變。社會傳統文化對家庭崗位的界定,以及家務分工的制度,都令母職異常沉重,一個已為人母的女性被期望以家庭為上,並要照顧家中長幼,往往要放棄自己的自由。因此,過早的母職令許多高學歷和經濟獨立的女性卻步。

 

  第二,不少受訪女性都認為,婚姻和育兒將會大大影響她們的就業前景。在中國,在職場的性別歧視依然無日無之,女性可能因為懷孕而丟工作,也可能因此影響晉升。一些受訪女性表示,她們的朋輩中曾有人因懷孕被開除,也有人因為打算生二胎而被降職。在這個對家庭不友好的社會裏,女性被迫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分身不暇。

 

  第三,許多受訪女性表示,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出生成長,穩定即能擁有自己的房子,有一定經濟能力,並在婚姻的基礎上生養孩子。然而,在她們盼望安穩時,生命卻有愈來愈多不穩定因素,不論在個人層面,例如就業、家庭、婚姻、未來發展等,還是外在的政經環境,都愈發不可預測,不但令人難以規劃人生,亦降低了個人承受突如其來的意外的能力。當中,在大城市的民工的處境尤為艱難。由於她們沒有城市戶口,因此無法在城市中獲得社會服務,如教育和醫療。再加上在大城市升級改造的大勢下,不少弱勢的民工被當地政府視為「低端人口」並被驅離居所,正如早年發生在北京的清理行動。由於經常面對流離失所的困境,不少受訪的民工都表示不敢在沒有穩定基礎下於大城市生養孩子。

 

  第四,因著生育文化的轉變,以及一孩政策數十年來的宣傳,受訪女性大多抱有「優生優育」的觀念,希望生下一個身體機能優秀健康的嬰兒;在孩子出生後,亦要從小培育它成為不落後於全球化競爭的人才。在現今社會,育兒成本愈來愈高,未生育的情侶需要更早計劃和累積充足資源,為育兒工程做好準備。

 

  今年5月,計生協會黨組書記王培安於《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當前中國社會上最影響生育行為的「不是生育政策,而是公共服務發展水平和經濟社會政策」。希望這個認知能帶來更多對家庭友善並能達至性別平等的公共政策,令想生而不敢生的女性,能在切合自己人生步調的情況下養育新生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人口政策 #二孩政策 #中國 #生育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