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6
港設人民幣離岸中心 須打破局限
香港要發展成為人民幣的離岸中心,這似乎已是香港財金官員及金融業界的共識。這個方向正確,對香港及內地都有利,但當中涉及不少值得考量的地方。
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指一處可在大陸以外,用作人民幣買賣交收的地方。在大陸境內,人民幣有供應有需求,這類交投活動當然沒有問題。但離岸中心的存在,卻必有賴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世界各國對它有需求。別的國家對人民幣有需求,可為中國帶來不少好處。這些國家怎樣才可手上經常拿著一筆人民幣,這必是它們曾經用有價值的商品換來的。這等於是中國政府只要開動印鈔機,在一張張價值很低的紙上印上圖案,便可換回大量有價值的商品。
倘自由兌換 匯率料相對穩定
對人民幣的需求,主要來自貿易。別的國家要買中國貨,部分支付的貨幣是人民幣,所以只要中國有對外貿易,人民幣總有需求。現在中國的貿易額是世界第二大,人民幣自然有需求,香港若成為離岸中心,可分到一杯羹。
但能為中國帶來更大利益的,是人民幣能夠像美元與歐元般成為國際上的儲備貨幣。別國的國庫中經常要儲有一大筆人民幣,而這些人民幣都是它們貨真價實用實物換回來的,這對中國是何等的美事!但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卻需要一些條件,最重要的是中國有足夠的國力支撑著人民幣,大家拿著它覺得安心;另一條件是它可自由兌換,但匯率又不太波動。中國的GDP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2016年間便要超過美國,國力不再是問題。人民幣的供應量M2已經達到95萬億元,等於15萬億美元,比起美國10.5萬億美元的M2更大,以規模論,人民幣已是一龐然大物,若在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中,已沒有炒家動得了它。試問又有甚麼炒家在今天動得了美元?由此可知,人民幣的匯率在自由市場中有條件保持相對穩定。
港量少易遭衝擊 不能借貸到內地
以上所說,是在全面開放的自由市場中才成立。香港若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當中卻可能有一陷阱。在2009年以前,人民幣在港的總量只得幾百億元,到了2011年11月,卻因政府的努力而上升至6,273億元。不過,到此之後卻又停滯不前,去年11月已下跌至5,710億元,只等於中國人民幣總量的0.6%。香港的人口也只是內地人口的0.53%,與上述的0.6%相若,所以在港的人均人民幣存款量與包括大小城市農村的內地十分接近,香港還完全沒有人民幣金融中心的規模格局。在港人民幣數量低有甚麼可能後果?理論上,一旦沒有外匯管制,在港的人民幣只是一潭淺水,是可以炒上炒落的。這正如97年間港幣被炒家衝擊,原因之一正是銀行體制在金管局的總結餘只得幾十億港元,只要市場中有區區幾十億的炒賣活動便可使港元利率一度上升至280%。
在港的人民幣數量低,若用來應付外貿中的買賣交投所需的貨幣,是可以的,若人民幣流通夠快,交投轉手頻率高,港人還可能從中獲利不少,但這離開真正的人民幣金融中心還遠。為甚麼香港的人民幣這麼少?我相信是它的出路有限。在港的人民幣存款若不能借貸到內地,供企業作投資,那麼銀行便賺不到錢支付有吸引力的利息,在港人民幣的需求便有限。香港這個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若要發展下去,必要打破局限,使到香港的銀行能直接替內地企業提供人民幣信貸,這既可有利內地經濟,又可擴大離岸中心的規模,穩定匯率,幫助人民幣真正國際化。
轉載自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