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為香港奶粉市場算算帳
有不少媽媽認為自己隨時可買到奶粉,藥房中也容易找到滯銷的品牌,但同時也有媽媽投訴說找不到自己要買的品牌型號。這兩種現象看似互相矛盾,但我們不用懷疑有媽媽在說謊,她們沒有誘因這樣做。要訂定正確政策,必先搞清楚事實,不人云亦云,這便需要我們為奶粉問題算算帳。
在搜尋可靠數據上,我算得上是老手,但我花了大量時間卻找不到「嬰兒奶粉」(統計上SITC編號040224120的產品)在港的進口量。有暢銷報章用過一組數字,說2006年至今嬰兒奶粉數量上升超過十倍,但其數字並不正確,因為它所指的根本是另一種產品。我相信統計處沒有公布這數字,很可能過去根本沒有搜集這數據,無法公布。若有的話,希望能早日公布釋疑。
不過,統計處卻有包括嬰兒奶粉在內的總體奶粉進口統計數字,在2012年是4.44萬公噸,比起2008年的1.51萬公噸是上升不少。要注意,嬰兒奶粉可能只佔奶粉總類的少數,在內地,這個比例低至15%左右,香港的比重則也許高一些。
4.44萬噸是甚麼一個概念?2012年世界的奶粉總產量大約4.41萬公噸,即香港的入口量只佔世界市場的1%左右。懂得經濟學的人都會知道,就算香港的入口再大幅增加,也根本動搖不了國際價格多少。有沒有可能是需求大增後來不及增加入口以致價格上升或缺貨?此點可能性極微,只要看看從2008至2012年入口量可猛增194%便可知香港市場的反應靈活。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市場力量足可做到你需求增加多少,供應便可增加多少。若做不到必定是有力量在搞鬼。如何搞法?
轉換牌子對健康沒影響
奶粉有多種品牌及型號,當中不少是緊密的「相互代替品」(close substitutes),不要告訴我奶粉品牌不能更換,正如友報左丁山從兒科大學教授中得知,轉換牌子對健康根本不是問題。我家中上一代曾以託兒所為業,我與奶粉頗有淵源,可證該教授所言不虛。不過,某些品牌的代理商當然不願人作此想。若隨時可轉,某些品牌的局部壟斷力量便會失去,需求上升並不會在近乎無限量供應的市場中帶來價格上升,那麼這些公司如何可獲取巨利?
方法是人為地製造假象,就算轉奶粉不會威脅健康,也要使用家繼續做產品的忠實擁護者,此心不渝。若有不明就裏未有育嬰兒經驗的某些評論人搞和一下,效果更好。仍是不夠的話,壓低小部分型號的訂貨量,再逼藥房用捆綁式方法入貨,不能多買受歡迎產品,一樣可加強效果。
利用商機才是積極做法
解決此種問題根本不用從壓縮需求着眼。你壓縮了需求,入口供應一樣會減少。正如我周一在本欄所說,在邊境搞個轉口區才是使更多港人得益、充分利用商機增加就業的積極做法。但若用此思維,我們尚要弄清楚市場是否足夠大,值得去做。2012年中國奶粉產量136.5萬公噸,進口57.29萬公噸,進口量是香港4.44萬噸的十多倍,但其嬰兒奶粉的進口量官方數字卻只是8.8萬公噸左右,價值約10億美元而已,仍不算很大的市場。若單單是為了增加嬰兒奶粉轉口的效率,不致造成擾民的話,政府暫時借出邊境土地在那裏讓人用簡陋的臨時建築大買特買便可。
不過,長遠而言,內地人辛勤工作賺了錢後當會在世界市場增加消費。過去的香港人必會有人在此找到商機,但現在的某些人卻對此排斥,缺乏了企業精神的香港,也許經濟將來真要停滯了。
轉載自晴報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