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22
巴塞爾走了,藝術能否留下?
又一山人
#香港設計師、藝術家
如果只問又一山人/Stanley Wong一個問題,你會問甚麼?兩年前,又一山人/Stanley Wong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創作四十年的回顧展——「時間的見證」。見證甚麼?見證他以廣告人、設計師、藝術家的身份,一路走來的歷程。用他的話說,又一山人和Stanley Wong既是同一人,也是兩個互不相干的個體,以表述他需要兼顧很多角色的人生。
「今天不會有懷才不遇這四個字,你的能力一定被見到。」
藝術於他而言,是純粹的,「先有創作、先有表達、先有溝通,繼而才是名利生存糊口,我希望是這樣的。」那究竟要如何平衡當中的現實、商業與藝術的純粹?就如我們當時所處於巴塞爾藝術展般,明明是商業藝博會,明明是場買賣,卻也是窺視別人創作靈感的場所。當然你還可以問他很多問題,但這條問題似乎就是為他而設的。
做個人創作前,甚或在藝術圈活躍前,Stanley是做平面設計和廣告,他直言,商業創作就是他的收入來源和生計。2001年,是他四十歲之際,那年他開始做個人創作。「在個人創作裏,我不去想名和利,影爛尾樓、做紅白藍就是想和大家有個對話。」藝術在又一山人心裏,始終是純粹的,所以他將自己一分為二;但對於有志向做全職藝術家的年輕人來說,或許難以將其完全分開,甚至這就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現在年輕的新一代,就算是剛剛起步,天賦被見到的機會都很大,因為有網絡世界;當你有表現、有人認同、有畫廊支持後,也就會有成名的機會,甚至有很多收入的回報,這比以前容易多了,但當你很快因能力而得到回報時,問題將會是,我剛剛所提及,如何將兩件事情分清楚,這是更加大的學問。」
Andy Warhol的十五分鐘成名論由我們替他驗證,又一山人所說的,「今天不會有懷才不遇四個字,你的能力一定被見到。」也清晰表明了現時作為藝術家,以及舊時作為藝術家的不同的處境。甚至縱觀香港的整個藝術環境,在過去只有官方的大型藝術館到現在的民間藝術空間,香港的藝術生態一直在推進,「近十多二十年的活動更是立體和豐富,不論是從藝術家的創作角度,還是從藝博會的經濟角度,兩者之間的配合,遠超過以前純文化、純藝術,很難持續的狀態,所以現在的狀態比較好。」
「不同時空下,有值得探討的不同課題。」
又一山人的「紅白藍」系列,創作至今已超過二十餘年。從2001年的「香港建築」,因應當時低迷的社會氣氛與生態,他借「紅白藍」去表達的正面積極,二十年下來,還是紅白藍,但在不同時空與情況下,也出現了不同的命題。「坦白說,上一次社會運動後,我沒有為香港發表過紅白藍,因為正面積極已經不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又或者說已經不適合我們現在思考的課題,直至這次和太平合作,我用回『紅白藍』,其實就是想將『香港前行』這件事,是否能在最崎嶇的步伐回到平坦之處。」看著又一山人今次帶來的崎嶇又平坦的紅白藍地毯,他直言他給出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問題,「而每個人都要在這個課題上,有一個角色自己找尋。」
Readmore:
又一山人《時間的見證》:走過40年的創作歷程,讓一切再從零開始吧!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