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5/2023

笑看人生的背後,只因看透了世事的荒謬!馮永基:「活著的價值取決於怎麼選擇。」

  • 收藏文章
Text: Helena Hau Photo: Oscar Wong, 3812 Gallery, Raymond Fung

  「回顧展給我的感覺是,像坐了很多年的高速火車……一個站、一個站,停了又開,開了又停;到現在,我覺得快接近終點了,是時候下車了。」

 

  「為甚麼是終點?也可以是下一個階段的轉變……」

 

  「因為我不知道路軌有多長,也不知道人生的目標是不是要去到盡頭;既然如此,不如先下車。」

 

 

 

  認識馮永基的,或許都知道他是一個停不下來的人。一周七天,如無意外,都會往工作室跑。近年,他將工作室搬至北帝廟附近,仍是他熟悉的灣仔,但更是他喜歡的地舖,一個藏於鬧市之中的幽幽一隅。「畫畫、開會、看書、見朋友、沉思……我住在郊區,寧靜的環境有思考的空間,但好像又少了一種衝勁,工作室感覺更專注,同時可以接觸到城市中的節拍。」他雖這樣說,但看到擺放在他工作室中心的那張乒乓球桌,就知道這也是他喜歡往工作室跑的主要原因。

 

  平日九時半入睡的他,近來因忙於展覽,只見他半夜還在回信息,不過仍舊依晨光升起而睜開雙眼。訪問那天,天氣有點涼,雖沒有下雨,但也不見藍天。他坐在家中的書房,和我們分享一天的作息,談及喜歡呆在工作室的是因為能更專注之際,家裏那三隻毛孩便開心的叫著、衝了過來,只聽他哎呀了一聲,「百厭星搞亂檔!激死,過來過來,先玩玩!」

 

活著的價值取決於怎麼選擇

 


 

  馮永基頂著一頭白髮,圓框眼鏡下,其實只有90度近視,他打趣地說:戴眼鏡更顯藝術氣質。他常笑言人生,以幽默打破平靜與尷尬的局面,他說話的地方,總能看見開懷一笑的畫面。記得5年前,第一次和他做訪問時,他送上了一本名為《誰把爛泥扶上壁》的自傳,書中記載了他的成長故事、求學的艱辛、打工時的無奈,以及人生路段種種轉捩……單是遇見死亡,已佔了兩章,但讀起來卻不感負擔,三言兩語間,總讓人莞爾一笑。

 

  回望過去,他並非無感,播起那首The animal主唱的 <The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時,他表示求學時期的艱辛仍歷歷在目,隨之則眼泛淚光,或許能夠笑看人生的背後,也只因看透了世事的荒謬。「活著的價值取決於怎麼選擇,你問我看事物是否悲觀的,是的。但在悲觀中,也要用樂觀的態度面對,這是我的選擇。」

 


 

  若要將他的人生一分為兩,那麼上半段,毫無置疑都獻給了建築,而下半段,則回歸藝術世界。2008年,他56歲,還差幾年便可退休了,可他偏偏在情人節那天,與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建築署說再見。筆者常說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沒有反駁。家一隅的玻璃上,貼著一句話:「告別建築,重拾筆觸,相濡以沫,開心知足」,以概括他選擇退休的想法,同時作為提醒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勿忘初心與知足常樂。

 

  建築無疑佔了他人生大半,在籌備回顧展的過程中,他卻下意識將所有空間留給了藝術,只聽作為藝術顧問的又一山人在旁問道,「你的建築人生要怎麼展示?」他沉默不語,筆者不敢揣測他他當下腦在想甚麼,但相信建築於他而言,並非不重要,只是太習以為常了。

 

  「 世人常説,千萬不要愛上你的工作,那會耗掉一輩子的光陰。不知是倒運,還是天意,我卻愛上我的工作 ——『建築』。三十五年來為社會大眾設計無數的公共建設,在令人疲憊不堪的工作擔子中,有幸仍能找到欣慰與樂趣,同時換來不少獎項、真摯友誼、甜蜜回憶及一頭白髮。

 

  當我決心放下建築的長征旅程,改以水墨藝術作為延續追求。我的畫紙呎度,喜愛既長且窄,刻意破除傳統的比例,卻又在自設另一局限。當細心觀賞畫中縱橫的豪邁筆觸,會意識到畫家要利用構圖衝破自設的局限,衝出畫框以外的無際無邊。

 

  我的構圖嚴謹而層次鮮明,注重虛實對比;畫面刻意留下大幅的空白,猶如建築語境所彰顯的中庭,既是一種視覺的層次,又或是心靈所依,讓「留白」給觀賞者自有無垠的獨白。

 

節錄於馮永基寫於二零一五年十一月的<放得下與放不下>

 

建築、藝術與人生的留白處知所進退

 

  2023年,馮永基先後於西九藝術展亭和廣東美術館,以兩次展覽作為另一次人生的總結。以《七拾》為命題,所用之字為拾起的拾字,因為在七十,他表示自己拾起很多很多東西,「我拾起了機會、我拾起了很多人情世故、我拾起了很多友情,而回顧展讓我在下車前,回看這麼多個站的點點滴滴。」在籌備的過程中,他總說沒多少香港藝術家能在有生之年能舉辦一個回顧展,因此他十分珍惜。

 

Readmore人生走過七十載,拾起了甚麼?於回顧展「七拾」中,細聽馮永基在建築和藝術路上的對話

 

馮永基與太太葉婉玲(西九藝術展展覽現場)

馮永基與何承天(西九藝術展展覽現場)

馮永基與Studio+水墨畫班學生及朋友(西九藝術展展覽現場)

馮永基與嚴迅奇、何宗憲(西九藝術展展覽現場)

馮永基與又一山人、唐英年、陳智思、馮程淑儀(西九藝術展展覽現場)

 

  去年,由馮永基主編的《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出爐,這本籌備將近兩年的書籍記錄了50篇本地建築師的專訪,以人文的角度出發,而所聚焦的建築更不是世界名家的手筆,而是那些我們每天經過,卻習以為常、被忽略的建築設計。作為建築師,他希望做到優美的建築,「這個是所有建築師都應該履行的責任,但除了美學的責任,還有一個社會責任。」他參與的公共建築甚多,包括濕地公園、山頂公園、西貢海濱公園及視覺走廊、西九海濱、尖沙咀海濱長廊等等,因此也被人稱為公園建築師,但他從不介意。「公共建築最重要的是,如何令到社會和市民都得到一個好好欣賞建築的機會。欣賞的建築不一定是一個具體、立體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無形的空間,甚至是大自然的空間。換句話說,我希望建築的規模小點、輕盈點,留多一些空間給社會、市民去享用。」

 

大會堂紀念公園和愛丁堡廣場

西貢海濱公園

山頂公園和西九海濱長廊

心經簡林和濕地公園

 

Readmore

《你所不知的香港建築故事》:在這個連記憶都變得零碎的時代,如何讓精神延續下去?

 

  Building less for more 是他的建築信條,亦如他畫中的留白處,更是他人生中座右銘——知所進退。自他口說「告別建築,重拾筆觸」之際,他便以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出發,畫下一幅又一幅的畫作,如《一起走過的日子》、《香港百里尋》、《三星灣》、《天地凡間》、《下有印塘》、《十八式》系列等,筆觸下擬似那山那水的景象夾雜了他所建構的烏托邦。待畫透了這座城市後,他將視角放在了一個更宏觀的位置上,「畫畫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也帶來了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從喜愛自己的城市開始,隨著年紀增長,你會認識更多,當你對城市的熱愛已經表達了,你自然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更廣闊的世界,希望透過作品追求一些價值觀。」

 

《一起走過的日子》(一)(二)

私人收藏

《細說當年》(廣東美術館展覽現場)
香港藝術館藏

《六拾》
香港藝術館藏

《十八式》系列(廣東美術館展覽現場)

《千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藏

以動畫形成呈現的《千秋》(廣東美術館展覽現場)

《暖化》

 

  「還有東西想拾起嗎?」

 

  「這麼多年積累了一些設計,這些設計其實今天還未完成,還有很多期望。」聽到這,筆者並不意外,相視而笑之下,不忍打斷他,「我希望將西貢海旁再改善。」

 

  近年,不難發現香港的郊區逐漸進入大眾眼簾,包括鹽田梓、荔枝窩村等,「香港有這麼多離島,有歷史、風土民情、又有居民,令到島嶼不是孤獨的。而島與島之間又可以用船接駁,再配合藝術如何融入社區,從西貢市內延伸至海,帶到離島,帶到本來大家覺得沒甚麼活動的地方,慢慢的,我們就可以擁有香港版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只見馮永基說得眉飛色舞,「我希望自己扮演這個角色,所以退休之後,也沒有完全退下,因為我還有些使命,希望藝術除了在藝術區內發生,還希望能延伸到郊野。」

 

  聽著聽著,忽然想起他那句,「我相信在一個喜愛的生命,你一定不會停下。」我們從家聊到工作室,看著兵乓球桌旁那顆小而輕的乒乓球,當下只覺得毫無殺傷力,但背後卻充滿智慧。敏捷的反應和拿捏到位的節奏,在一來一回之間,就如他於建築和藝術之間的對話,又如他的含蓄而又低調的性格,在高高低低中,走過世間繁華與喧囂,在苦中覓得一點甜,回歸平淡之際,又找到了新的火花。

 

 

 

「七拾」馮永基回顧展:遊走於水墨與建築之間
日期:2023年2月11日至2月27日
時間:上午10時至晚上8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展亭Arts Pavilion

「七拾」水墨心境 時空賦能 馮永基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6月16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5時
地點:廣東美術館 | 廣州市二沙島煙雨路38號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