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2014
神聖禮拜堂的聖母
白水
白水
白水(1948-)廣東南海人,澳門出生,香港長大。羅富國教育學院畢業後到中大崇基學院讀哲學,1977年畢業後獲法國政府獎學金到巴黎學習,修讀新聞從業員課程、翻譯、哲學(美學)。一直停居巴黎。名片上自我介紹:西洋文化史,博物館講解員。
Art Walk@Paris
神聖禮拜堂的聖母
Vierge de la Sainte Chapelle
象牙雕塑,1260-1270間,高:41cm,托底寬:12.40cm
雕塑家:佚名
入羅浮宮1861年
現展藏於羅浮宮黎塞留翼一層第三室
在塞納河希堤島上有兩間頗吸引觀光客的教堂,一所是比較多人認識的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另一間是神聖禮拜堂(Sainte Chapelle),始建於1242年,6年完成,它是聖路易為恭奉耶穌苦難聖物而建造。到今天,巴黎聖母院仍有宗教活動,但神聖禮拜堂卻自1789年大革命後已不再有宗教活動,現屬文化部管理。以前曾收藏不少珍寶,許多都在革命時期被偷走。這尊聖母像就是從這裏經私人收藏而轉到羅浮宮。
8月15日是天主教重要節日,聖母升天瞻禮。法國也是放公眾假期。雖然,法國自1905年已立法通過政教分離,但這天主教傳統仍受尊重。聖母升天與耶穌升天,中文「升天」同一寫法,但外文是兩個不同的辭:前者是Asssumption(英文),Assomption(法文),後者是Ascension(英文),Ascension(法文)。 聖母升天有被邀請的味道,中文看不出這微妙的分別。
聖母瑪利亞在聖經的記錄不多,在早期教會也不常提及。聖母究竟屬甚麼地位,一直有爭論,到431年Ephesus大公會議才決定Theotokos(希臘文:懷主胎者) ,認為聖母是主母,對抗在中亞地區頗流行的景教主張,他們強調基督的神人二性相互獨立,認為聖母只是基督的懷胎者。451年的Chalcedon大公會議肯定基督的神性與人性同一。1854年,教宗庇護九世欽定聖母無原罪受孕為教徒必信道理;1950年,教宗庇護十二世定下聖母肉身升天的教條。瞻禮日是八月十五日,宣稱為「俗世」的法國也定那天為公眾假期。
補做的底托,原來的是金座托及有碧玉飾物
在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改革運動前,聖母在羅馬天主教及東正教神學系統中均佔非常重要地位。面對宗教改革的批判,天主教更加強對聖母的崇拜,產生各種以聖母為核心的運動,如聖母軍及以聖母名義組成的傳教修會,還有宣揚聖母顯現的朝聖場所,如法國的露德,葡萄牙的花地瑪等。近代歷任教宗也帶頭推動這種群眾朝聖運動。
在中世紀後期,十三、十四世紀,聖母崇拜非常流行,導致許多有關聖母與聖嬰為題材的繪畫及雕塑出現。這雕像的記錄最早出現在神聖禮拜堂的清單中,很有可能是聖路易贈給教堂。
這尊聖母像雖然不高大,但它具備歌德式美學的高標準。聖母的瓜子面容;修長、靈活、稍微微曲的身軀;眼拉長至太陽穴,帶微微笑容的上下唇接合的小咀,抱著充滿歡悅心情的聖嬰,自然傳遞至周圍無限的溫暖。
面對著這尊象牙雕塑,是否有宗教信仰都不重要,它不會是讚賞這高度藝術品的必要條件。它很純,是件精彩藝術品。以後曾出現過不少仿製,但都不能超越這尊雕塑的水準。13世紀的巴黎曾經是象牙雕塑中心,客戶主要是王室貴族。這尊聖母像在十四世紀法王查理士五世曾加金座托及碧玉飾物,這些都在大革命中被偷走。
非凡脫俗,比例和諧已足夠使這藝術品百看不厭。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