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2016

露台得三呎闊?帶你到外國看真。露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Wilson Lee

    Wilson Lee

    Wilson Lee - 於本地修讀建築設計並於建築設計行業工作超過13年。 Wilson 於2010年創立WALL Studio ,再於2016年創立建築設計工作室Studio Adjective,擅長將策略性思考融入建築設計以及品牌策略方案等等的不同領域範疇,認為每個設計必須要講到屬於自己的「故事」。

    曾榮獲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2014 (DFA) ,以及亞洲權威建築雜誌《透視》頒發的「亞洲建+設大獎」及「透視四十驕子」大獎。現於香港理工大學專上學院擔任客席教授。

    設計‧是這樣

Photo: 網絡圖片

  現在「露台」一詞,好像已經在香港的住宅項目中漸漸消失。還看香港住宅建築的露台設計,枯燥乏味、沒有人性化的考慮之餘,更淪為發展商的賺錢工具。政府早年為推廣環保設施,「環保露台」均可申請豁免計算進可發展的最高總樓面面積,因此發展商爭相於住宅建築興建,提升樓價。好像早年前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觀月.樺峰」,露台細得只能容下一人站立,完全沒有任何提升居住環境質素的價值。

現在香港住宅建築的露台設計,沒有人性化的考慮,不堪入目。

  露台本為居住環境中室內和室外的交界,讓住客隨時可以接觸自然,感受陽光和新鮮空氣。小小的空間又可以種植植物、香草蔬菜,亦可享受於戶外進餐。不禁回想起舊香港的唐樓情景,密密麻麻的鐵窗花外立面,背後是一個個的舊式露台。雖然殘舊,但充滿個人特色。鐵花攔河的圖案及顏色都不一樣,活動亦不同。種植植物、擺放座椅乘涼、涼衣服等,各有特色,亦表現到各住客的獨特個性。住客更可隨意和附近鄰居互動,叫上叫落。晚飯時媽媽們會站在露台往下大叫「食飯啦」。與其懷緬過去,筆者的設計工作室就特意選址於中環一幢舊式唐樓中,工作室外有一個長露台,和街道十分接近。每逢友人客戶到訪,我們都可以在露台位置打招呼,亦可以在這裡交流傾計。

 筆者位於中環舊式唐樓的設計工作室屬保育項目,舊式露台設計得以保存。

  關於露台,其實亦有不少好例子可以和大家分享。不但充分利用露台成為建築物的設計亮點外,充滿人性化的考慮亦大大提升了居住質素。希望發展商以及香港未來的住宅大樓,能更多考慮露台能夠為住客帶來的優點,錢能賺得更安樂一點。

其中一個筆者最喜歡的設計,是1964年已經落成的Marina City,由Bertrand Goldberg設計。看起來像兩個巨型的粟米芯。數百個充滿著節奏感的露台成為大樓的的獨特建築標記,亦是每一個住客獨特的展示台。到現時Marina City還是芝加哥的一個重要地標。

荷蘭建築團隊MVRDV設計的「Wozoco Housing」。不同顏色大小的露台往主建築物外伸延,外形前衛。但這裡不是年青旅館或者大學宿舍,而是一個供給老人家居住的住宅項目。

位於意大利米蘭的「Bosco Verticale」,是其中一個能夠成功實現的「垂直森林」設計。用植物取代一般的建築物料,成為大樓的立面。綠色立面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及塵埃,釋放氧氣,阻隔輻射和噪音污染。露台成為城市中的小型森林。

本地建築師James Law於印度孟買住宅大樓「The Bandra Ohm」的概念方案。露台變成私人泳池,豪氣之餘亦能於枯燥的城市生活帶來自然生氣。

  從外觀上來說,露台實在是建築設計上有很高的可塑性。

  左:位於瑞典的住宅建築Västra Kajen Housing,鋁製屏風為開放的露台空間提供了一道半透明的屏障。

  右:24H architecture設計的Hatert Housing。露台不一定要四四方方,每戶的露台造型、大小亦可不同,為建築物的外形帶來驚喜。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