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15
《刺客聶隱娘》先導讀,再了解孤獨
平時睇戲,總會有個習慣,便是入場之前,避免記著故事大鋼和閱讀電影的報導,特別是含劇透的那一種。因此,觀賞時便不會有既定印象和預期。不過,侯孝賢導演的新作《刺客聶隱娘》不能採取慣常的觀影方式,而是要在入場前,了解故事的發展和人物關係圖,如果讀完編劇謝海盟的《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絕對有助欣賞電影》。
導讀的必要
不少觀眾沒有預先讀導讀,大概入場後便會覺得難以理解,散場後便大呼「唔知做咩」,甚至提早離場。有台灣網友更製作一段懶人包短片《三分半鐘看不懂刺客聶隱娘》,讓大家入場之前了解了解。連侯導演也說,看過導讀,更能有助觀眾去欣賞電影的美。
據稱,侯導演拍了44萬呎底片,在電影中呈現的只有約1萬呎,難怪謝海盟都說現在的電影公映版只是故事的冰山一角,再加上侯導演把他認為多餘的鏡頭均剪走,使電影的故事變得支離破碎,難以從電影中掌握到故事的骨幹,又怎能夠理解故事呢?我其實沒有讀過《行雲紀》,只看別人寫的文章和導讀,掌握了基本資料,可以讓看戲時專心閱讀個唐朝的世界和聶隱娘的故事,以後畫面的美。也許看了《行》再看電影會再有另一番感受。
不能否認的是,《刺》是一部極具藝術感的電影,要多看幾遍才能看懂,既包含了侯導的美學態度,亦有中國的美學-留白。大部分的情節都留了一大個想像空間給觀眾。猶如欣賞一幅山水畫般,沒有放進去的,可能才是重要。但同時間會想,究竟電影,不能夠單靠影像去講一個故事,其實又算不算是好電影?作為觀眾,其實又應該用甚麼態度去看電影呢?
一個孤獨女人的故事
《刺》的畫面都好美,每一幕抽出來都可以變成劇照。雖然這是侯導首部武俠片,但是和一般的不同,這部電影既不見血,打鬥的場面亦不多,倒是處處流露著文藝的氣息。
故事發生在唐代,聶隱娘被道姑帶離家,並訓練成為刺客,刺殺殘暴的藩鎮節度使,維持天道的和平。隱娘最新的任務,便是回到家鄉,刺殺青梅竹馬的田季安。然而,她不是沒有能力殺,而是她不願意去殺。
說是武俠的故事,但骨子裏,電影是講一個孤獨女人的故事。侯導曾經講過,「『聶隱娘』,三個耳朵,隱藏的一個姑娘」,把這個特質延伸至角色裏,隱娘的耳朵好靈敏,而電影的聲效會突出環境的聲音,把觀眾同樣地置身在隱娘的世界中,加上不少的場景,都像是像站在隱娘的角度去偷窺,再加上青鸞舞鏡的故事,更能感受到當中的孤獨感和淡淡的哀愁,莫說隱娘沒有表情的樣子。
師傅道姑,更以決絕的心態去守護和平,在其中一次隱娘行刺失敗時,她表示要殺人,先取其親。往後的故事發展,漸漸了解到,其實這並非是隱娘本性。做刺客,只不過是為勢所迫。她要告別孤獨,必須要向過去告別,才能投向新的生活,展現難得一見的笑容。在這個點上,結局的留白更具追看性。
偽文青推薦指數:★★★☆☆ (看戲前必先看導讀)
電影預告片: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