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18

還記得當初青澀的自己嗎?傻氣、衝動但這叫青春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今天同大家介紹一篇激勵美國幾代人、影響整個國民的短文。這篇短文約在100年前發表,作者叫撒穆爾・厄爾曼(Samuel Ullman)。

 

  厄爾曼1840年生於德國,後移居美國,年屆70歲才開始寫作。這篇300多字的短文在美國發表時,引起轟動效應。成千上萬的讀者把它抄下來當座右銘,美國的麥克亞瑟將軍在指揮太平洋戰爭期間,辦公桌上始終擺著裝有這短文影本的鏡框。此文傳到日本,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也將此文作座右銘。

 

文章的題目是《青春》: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粉面、紅唇和體魄矯健,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恢宏的想像,是勃勃的朝氣,是生命的深泉湧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苟安。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夥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年歲有加,並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拋卻熱忱,才導致靈魂頹唐。煩憂、惶恐、喪失自信,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都應該有生命之歡愉、奇跡之感召、孩童般天真。

 

  人的心靈應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一旦心海枯竭,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 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悅、達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