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2014

香港百年建築是如何消失?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馮永基

    馮永基

    熱愛建築及水墨,曾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十大傑出設計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客席教授;藝術博物館、活化歷史建築、海濱事務等諮詢委員會委員及西九發展委員會委員,為推動建築與水墨的毅行者。

    建人見緻

  香港建築中心將舉辦「十築香港 - 香港百年十大建築全民投票」,為大家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讓全港市民挑選香港百年來最喜愛十項建築的活動。方法是由該中心的會員自由提名建築項目,經由專家團隊從數百項提名中,精選一百項建築給全港市民選出十件心中「至愛」。讓大家從選舉活動中重温香港近代歷史,並間接了解香港的優秀建築是如何消失?

 

  是長官意志還是內部政策?為甚麼剩下來的政府建築大都是警署?尖沙咀火車站為誰清拆?中環舊郵政總局的石柱搬到哪裏?美利樓為何由中環遷移到赤柱?卜公碼頭為何在黃大仙?又誰將其重置於赤柱海旁?余仁生的石柱為甚麼被搬到尖沙咀?山頂的涼亭腳下有甚麼古跡?

 

  今天,年青一代對殖民年代的香港充滿遐想,以為有優良傳統的英國人,是會珍惜殖民地時期的建築。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百多年來,不知多少精采的政府建築已因應經濟規律而湮滅,具有特殊意義的幾幢,故只剩下三軍司令官邸、美利樓、港督府、高等法院及法國傳理大樓等得以保存。反之,在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努力讓英資公司分一杯羹,這包括新機場、新火車總站、九龍機鐵站的設計、選用了Sir Norman Foster及Terry Farrell两位英國大師,為香港留下優秀的新建築。香港回歸後,Foster在香港的神話延續下去,再為香港設計郵輪碼頭及成為西九文化區的總規劃師,反映香港人對這位英國建築大師,確實情有獨鍾。

 

  說到保留政府建築,為何以警署建築最多?香港開埠初期,治安惡劣,需要一支龐大的警隊,以鞏固由少數英國人管治一個佔98%的華人社會。換言之,警署建築早已在各區開枝散葉,警隊的權力極大,沒有其部門敢在「一哥」頭上動土;在客觀形勢下,大部份舊警署「被保留」,是無心插柳的德政。

大澳精品酒店

前中區警署建築群

  今天,尖沙咀水警總部及大澳警署已變身成為酒店、大埔警署成為綠匯學苑、赤柱警署變超市、香港仔警署變蒲窩。特區政府從尖沙咀水警總部(即1881)得到經驗,把前中區警署的大變身交托香港賽馬會主理,並由蜚聲國際的瑞士建築師Herzog de Mueron 連同本地名家Rocco Design Ltd將其轉化為另一個文化匯聚的新蒲點。

尖沙咀火車站

  美輪美奐的尖沙咀火車站被清拆,換來「沒有窗戶」的香港文化中心,可說是廿多年前市民的最大憾事。當時有保育古跡的團體强烈要求保留該建築,並去信港督以至英皇,可是主事方面認為火車站的布局無法配合文化中心兩座劇院的設計而婉拒了,最終只能保留當年的著名地標 - 尖沙咀鐘樓,孤獨地,無聲地,黯然地讓其逐漸失去昔日的地標光環。

流落碧瑤灣的石柱

  時光若能倒流,設計文化中心的專家或應考慮融合火車站的部份外牆,或利用那裏精緻的柱廊作為設計元素,更不會任由顧問公司把其六根多立式石柱(Doric column)遷移至位於漆咸道花園正門旁的位置。筆者聞說是火車站的一些「屍骸」仍流落在港島碧瑤灣的空地;按業權,這屬於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的文物。藉着尖沙咀新世界中心的重建,不知業主會否精明地趁機重置於尖沙咀,給予一個歷史角色,還是繼續任由風吹雨打?也許,今天已無人會為這堆歷史遺物大費周章!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