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5
灣仔尋幽探秘 (下)
筆者觀察香港的城市發展多年,心得是 “DEAD-END” is neither dead nor the end。即是說,凡是不能穿越的「掘頭街」 (dead-end street),在以前是不值錢,普遍成為修理汽車的集中地。隨著政府容許餐廳伸延路旁之後,這些dead-end街道不但未dead,原本污穢的街巷,亦隨時勢變身為品味「潮區」。
灣仔的特色,是較其它區域有更多主題街道。這包括前述的喜帖街,皇后大道東有不少窗簾舖與畫架店,太原街多玩具店;駱克道頭段有酒吧街,中段及尾段是建材街,早已街知巷聞。
灣仔南的更大特色是dead-end街巷多,又貼近金鐘的新金融區。前稱為「大佛口」的皇后大道東頭段,正在變身,吸引名牌傢具店及時尚服裝店逐漸進駐。繼星街一帶與船街一帶以外,筆者預計,藍屋一帶將不出兩三年間,會成為另一更大規模的潮流區域,成為中產人士的新蒲點。
灣仔北,即沿海旁的填海地段。那裡有大家最熟悉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共有兩期,第一期是劉榮廣有限公司設計,第二期由著名的美國SOM建築師事務所伙拍本地的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共同設計,是一九九七年香港主權移交大典的場地,並以海鷗的獨特外形設計,成為海港的標緻性建築。
不遠處,有兩座優秀的現代建築,分別是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香港演藝學院,他以三角相扣連的形態,贏得當年的方案設計比賽。但最受建築界推崇的,是香港藝術中心,更是何弢博士的心血結晶。何先生當年從哈彿大學畢業回港,眼見香港文化場地匱乏,只有官方的香港大會堂,於是費盡心力向港府爭取土地及找贊助,終獲港督麥理浩爵士批核一幅只有一千平方米的細小土地,卻能建成五臟俱全的首座私營的藝術中心,並在一九七八年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建築大奬。筆者適逢在何弢的事務所實習,有幸領悟何先生對建築的熱情及為香港文化發展盡心盡力,對於何先生的好人好事,年青一代的建築師,相信不會知情。
在灣仔海濱,内地遊客喜愛到金紫荊廣場一遊,本地人反而選擇位於灣仔碼頭以東的寵物公園。時任灣仔區議會主席的黄英琦女士,想好好利用該海濱的大片空置土地,奈何所屬的政府部門土木工程拓展處(CEDD)所提交的方案一直未能獲灣仔區議會接納。
該項目輾轉交托筆者,明白那裡最大障礙是交通不便;若只是一般性質的海濱公園,市民不大興趣前往。鑒於地點靠近愛護動物協會,港島亦缺乏給寵物自由活動的地方,如能以寵物公園作賣點,寵物主人會不厭其煩乘的士攜帶「心肝寶貝」玩個開心,吸引力便完全不同。這建議與灣仔區議會的想法不謀而合,建成後確實很受歡迎,且成為寵物的開心樂園。
由於是臨時性質,筆者主張設計公園的一切物料都應以價廉而環保為主,這包括回收從尖沙咀海濱拆下來的舊街燈,翻用拆卸天星碼頭剩下的人物剪影戶外雕塑,及採用廉宜的木條舖設長堤。值得一提,那片空地原是當年「世貿大會」在港舉行而設立的臨時性「高度防禦示威區」,築有又粗又高的鐵欄杆,以隔離示威人士。警方出於善意,曾建議筆者可以拆除這面「高牆」,惟我卻刻意保留,借此比喻寵物掙脫鐵欄的渴求,讓人們明白要尊重動物活動自由的涵意。
隨著灣仔繞道的開展工程,這個成功的臨時項目很快「被消失」於無形。在香港,只有古建築才有人為它惋惜及申訴,其餘的,也只不過是城市的過渡景物而矣!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