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0/2017
辦農場旅遊 實現澳洲創業夢
會考1分變旅行社老闆 工作假期遇伯樂
33歲,可以擁有自己公司、喜歡的工作、2,000呎的居所,很羡慕吧?主人翁Keith一面駕車,旁邊的電話的信息聲不停響起,停下車,他就要忙於安排車隊的工作,「你負責載這一團,我就去機場接客人……」頭一轉,他又不停向記者說︰「真係不好意思。」
公司在起步階段,部分車仍在供款中。
定位清晰 攻VIP市場
訪問時正值國慶黃金周的旅遊旺季,Keith的旅遊公司忙過不停,公司車隊不大,只有4架車,分別是8座位及14座位,在旅遊界算是中小型的車,但資金有限的Keith成功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大把土豪公司有大把大車,於是我將所有資源放落一部車,買一部8座位Benz,已嘔血咁滯。」一年前,他為了慳錢,來回揸車6小時,去到一個小鎮買車,決定集中做VIP的市場,「我帶公務團出身,本身好知道VIP的需要。」
澳港人Keith(右二)最初去澳洲參加Working Holiday(工作假期),想不到最終留下創業至今六年。
Keith(左三)專攻中小型旅遊團。
來澳洲之前,Keith在香港的電訊公司做銷售員,每日返工、放工,沒有想過離開香港工作,想過在香港創業開魚蛋檔和珍珠奶茶,一問之下,隨時要逾百萬,只好打消念頭。他亦沒有想過轉行,去澳洲前更再三確認,上司會為他「留職」。踏足旅遊業,現在甚至說︰「未試過咁鍾意一份工。」在澳洲這7年的經歷,完全改變他的人生。
「當時都不太知道(工作假期)係咩,朋友話幫我申請,我咪辭職,諗住來半年試吓。」第一站是墨爾本,落機後與兩名友人先入住青年旅館,翌日他豪言請食飯,才發現生活艱難,「碟頭飯都要10幾澳元(以當時率計,約近百港元),仲要咁難食,點生活呀,兩嘢就燒晒啲錢,要立即開始去搵嘢做。」
在香港讀書不成,會考得1分,來自世界歷史科,英文不太好,普通話也相當普通,他以為曾在電訊公司工作,去相關公司見工應沒有問題,但世事豈能盡如人意,最終他帶住香港的工作證明,在墨爾本市中心坐了一小時火車,找到一間賣手機配件的小店願意請他,也算是做了「老本行」,「老闆是香港人,我跟他說,澳洲的銷售文化有咩問題,我可以將香港的銷售技巧帶過來,其實他是給機會我,因為連英文都溝通不到,都談不上銷售技巧,幾有Eye contact都無意思。」
苦練外語 轉職做導遊
被迫坐在櫃枱講幾個月英文,之後去了南部的農場摘青椒,完成了去農場工作的心願後,已打算回港,「中間有幾次已經想返去,因為不覺得自己屬於這裏,文化不一樣,語言又唔係好通。」他致電另一位在澳洲工作假期的朋友,相約對方去玩,對方反建議他到凱恩斯去做導遊,「手機我好熟,但無理由同個(遊)客講這些。」但是,Keith抱住一試無妨的心態,從南部的阿德萊德,獨自驅車到北部的凱恩斯,全程逾3000公里,大概是香港至北韓的距離。
坐飛機不過是3個多小時機程,但Keith當時剛買入一架二手車,又有豉油,又有半包米在身,最終都踏上征途,每日10個小時,駕了近4日。當時在凱恩斯做導遊,未需要考導遊證,Keith帶的是國內團,出團前他苦練普通話,但都避免不到雞同鴨講的情況,「曾有團友提出換人,那一團是公務團,但提出換人係秘書書,領導話無事、繼續,成車人就收聲,最後大家都玩得好開心。」
一年多後,Keith轉職另一間公司,「當時的老闆問我,有沒有想過留低,我完全無概念,首先我不知道導遊這份工作可以點留低,自己沒有學歷,心諗︰唔好玩啦。」老闆為他做了擔保,Keith也需要補充學歷,上英文課考IELTS、讀旅遊管理文憑、商業管理文憑,「我對自己都有些要求,考了50座的大車車牌,因為成日帶客講潛水,我就考了兩級潛水牌。」當時一星期花了5日上學,變相只有兩日可上班,收入大減,同時他萌生經營第一個副業的念頭。
為了方便與客人溝通,Keith刻意考取潛水牌。
閒日上學 周末做導遊
他住在一個澳洲人家中的一間房,對方擁有3間物業,想出租卻沒有人租住,Keith提議幫他找租客兼管理,「在凱思斯到了夜晚某個鐘數,就不可以太嘈,但香港人習慣夜生活,凱恩斯又無咩做,所以他(業主)一開始不太接受很多中國人住,覺得很難管理,我幫他解決了這問題,租客想玩,我就帶他們出去玩。」最初他只為招來更多租客,省下自己那份租金,結果每星期多了數百澳元收入。
周一至周五要上學,周末帶團做導遊,更要管理大班租客,經歷他在凱恩斯最辛苦的階段,但辛苦過後,最緊要有回報。他說,帶團收入最高可達每團1,000澳元(約6,130港元),而且凱恩斯有10個月都是旅遊旺季,密密接的話,每月收入可有兩三萬港元,「不過而家(港元)兌澳元率跌,其實與香港不差很遠。」帶團的滿足感又是另一種回報,因為Keith帶公務團為主,接觸人面廣泛,包括銀行行長、退休律師、地方代表團等。
Keith現時有車有樓有公司,但過程絕不輕鬆。
不過,Keith自有一套自己的帶團風格,不會特意迎合內地的旅遊文化。國內團導遊習慣在往機場路上唱歌送行,Keith寧死不唱,將咪高峰交給團友自娛,團友在機場照樣多謝他「用心照顧」;天氣不佳,他會建議團友不要浪費錢,不如玩不受天氣影響又便宜的活動,團友奇怪他有錢不賺;不時有團友拉他討論香港的事,他總是同一句開場白,「你想聽一些你想聽的,還是想聽我講的,無所謂,你想聽你想聽的說話,我咪講你想聽的,他們多數都想聽我講的,他們可能對香港都會有很多誤解。」不時有團友鼓勵他,自己買車帶團,不要打工,但他一直沒有想過。
老闆轉行 接手再上路
直至當時旅遊公司的老闆打算轉做餐廳,提議由他接手,他依然一頭霧水,質疑自己的能力,「出去傾生意的都是老一輩,自己相對很後生,資歷很淺,有些做了廿幾年,他們做的時候,我仲睇緊卡通片。」Keith抱住一貫不怕嘗試的心態,接手公司,起步資金大約5萬澳元(約30萬港元),原有車隊解散,一切要重頭開始,初期租車出團,收入近一半交車租,惟有在其他途徑找收入,包括賣門票等,直至有一定資金,他決定買下第一部車,「前老闆建議買14座的,因為比較大路,但我又好清楚自己市場,又不夠其他公司有錢,所以將所有資源放入一部8座Benz。」買車之後,有公司向他租車,幾日之後,對方都買入一部全新的,「我儲了半年錢先買第一部,不夠一星期,他就買了一部。」
行內的數期又是令剛創業的Keith大為頭痛的環節,行內有兩個月數期,但導遊、司機都要即時出糧,現金流出現問題,「好有資本的公司當然沒有問題,但對剛創業的我,兩個月先找數,我會冧的。」幸好他的小型車市場競爭不大,同行都願意相就。現時Keith大部分時間在家工作,遇上旅遊旺季,他才要落手帶團,比起最初幾乎要一腳踢,他終於有喘氣的時間,放假時駕半小時車到海邊,帶著小狗,漫步沙灘。
Keith在近郊以大約300多萬港元,購入3,000平方呎的獨立屋。
現時車隊只有4架中小型車,也與澳洲的大巴公司合作,接團人數由兩三人至逾百人都有,接手公司一年多,一年收入約有50萬澳元(約306萬港元),「作為香港人在澳洲創業,尤其是咁後生,要出來插旗都幾不客易,不是睇得打得就可以,都要有人俾機會你。」Keith深明這道理,縱使這些年在澳洲,他看似沒有任何計劃,但當機會來到面前,他總會好好把握,下苦工去做,近日他不時往返新西蘭,計劃擴大業務,帶遊客玩齊兩個地方。
年吸500萬旅客 凱恩斯多元旅遊經濟學
旅遊業是凱恩斯最大的產業,佔當地GDP達25%,現任凱恩斯市長Bob Manning指出,旅遊業是當地的最大「僱主」,涉及的範疇很廣泛,「看不到將來會有大改變,這裏的東西都來自大自然,不是建出來的水滑梯、電影世界、主題公園,大自然的靚風景不會過時的。」他又說,礦業、農業、海洋業、航空業、醫療健康及教育等行業大約各佔GDP的10%,近年則有不少初創公司進駐當地,因為不少年輕創業家喜歡凱恩斯一年四季溫和氣候及生活。
中國旅客為主要客源
熱帶北昆士蘭旅遊部行政總裁Pip Close表示,經機場到凱恩斯的旅客一年有逾500萬人次,當中包括外國及本地遊客,「來自中國的每年約有24萬人次,是最主要的外地遊客來源,以亞洲而言,其次是新加坡。」下月從廣州及深圳將有直航航班到凱恩斯,涉及4.8萬個機位,Pip對此抱有期望,「最近北京有直航到布里斯本,從布里斯本到凱恩斯只要兩小時機程,遊客來凱恩斯就更方便。」
Pip說現正積極在WeChat和微博宣傳當地旅遊。
大堡礁和熱帶雨林是當地旅遊業長年以來的兩大支柱,她說農業旅遊也是重要一環,她期望在高山上有更多住宿,遊客也可多參觀當地的農產園,藉此希望帶動遊客在凱恩斯停留更長時間,特別是中國遊客,這亦是當局現時的主力工作,「中國遊客來凱恩斯大多留兩晚,然後去悉尼或墨爾本,我們希望他們可留5至7晚。」
原住民旅遊是當地打算開發的第三大旅遊支柱,Pip表示,整個昆士蘭州有35個相關的旅遊點,是全澳洲最多的地區,「原住民此有4,000至6,000年的歷史,充滿民族文化故事,但我不肯定現時的推廣是否足夠,特別是中國市場,現在仍需要多了解中國遊客是否有興趣,加上不似西方遊客,他們一般的假期更長,中國遊客有時間限制,如何推廣仍要逐步來。」
對於會否擔心凱恩斯與很多旅遊城市一樣,因大量增加的中國遊客數量,導致環境受破壞或引起當地居民不滿,Bob和Pip同聲表示不擔心,強調凱恩斯是多元的社會,16萬多的人口由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組成,對於外地人的接受程度會更高。
凱恩斯市長Bob Manning不擔心大量中國遊客會與當地人造成衝突。
勇武學生守護大堡礁 狙擊政府改變命運
14年前,電影《海底奇兵》(Finding Nemo)掀起過一陣哄動,色彩斑斕的熱帶魚與「Nemo」這名字也劃上了等號。剛大學畢業的David Cazzulino(見圖)在10歲時看這套電影,心想有一日Nemo會在他的身邊游過。
煤礦計劃威脅樂園
不久後,居住在布里斯本的表兄弟來到凱恩斯探訪,他說,對於生長在凱恩斯的人而言,有親友從外地到訪,去大堡礁幾乎是指定動作,「我們可以跟親戚朋友說,大堡礁是我們的後花園。」不過,David與Nemo的第一次接觸不算完美,從市中心坐船出海,最近的島嶼要一小時,再遠一點的海中心,最快要三小時,而且沿途海浪甚大,很多人會暈船浪,「我嘔了在我姐姐身上。」不過一下水,所有的不適都自動消失,隨著海洋生物學家展示海中的生態,不只有Nemo,還有大大小小的魚在他身邊游來游去,這次的經驗讓他印象深刻,也從此愛上了大堡礁。
大堡礁珊瑚白化問題加劇,引起愈來愈多人的關注。
不過,正如很多忙碌的都市人,總是忽視了身邊的大自然所面對的要脅,「坦白說,以前我覺得大堡礁是理所當然存在的,是這裏的旅遊資源。」直至2013年,當地有個大型煤礦港口擴展計劃,煤礦公司獲准傾倒淤泥、污水入大堡礁的海岸公園範圍,事件引起海岸城市的居民注意,David都不例外,他開始參與不同保護大堡礁的民間團體,向科學家及旅遊業界了解更多有關現時海洋及珊瑚的狀況,才發現「後花園」正被火燒,那團火是來自全球暖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更令他驚訝的是,大堡礁一帶有大量煤礦設施,而且正在加建擴建中,直接加速大堡礁的「病情」。
David主力關注煤礦業和全球暖化對大堡礁的破壞。
應對暖化澳仍落後
「以前都知道有全球暖化的問題,但好似大部分人一樣,覺得自己一個人,年紀又細,沒有能力改變這個全球問題,但當發現問題已逼近,又有很多人正參與保護大堡礁,我關心自己成長的地方,為甚麼我不參與呢?」讀大學期間,他已走在前線,「狙擊」相關的政府人員,去年畢業後便加入海洋保育學會(AMCS)工作,適逢去年是選舉時期,他與戰友們成功取得現屆昆士蘭政府的承諾,並擱置了一項煤礦港口的擴建計劃,也成功讓本地銀行煞停對煤礦公司的貸款,「不過很多擴建計劃是進行中,最近有個印度人來發展煤礦,他獲准將採礦的廢水倒入大海,結果他倒出的水是獲准傾倒水量的8倍!最終只是罰款了事,澳洲聯邦政府甚至批出貸款,助他興建一條火車路,從煤礦駁出港口。」
David說外界的人很難想像,澳洲政府的環保工作在世界是大落後,「澳洲是全球陽光最猛的國家,但當所有國家政府發展太陽能、水力發電等新能源時,澳洲的人均碳排量仍是全球最高,更不斷出口煤炭,從來沒有帶頭說,我們要將煤炭保留在地底,留給下一代。」
Source: 《iMONEY智富雜誌》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