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24
美國大選 | 美國大選最後階段的穩與忍
美國2024年總統大選現處於最後階段,兩個月後的11月5日是投票日。經過多起戲劇性事件,如特朗普險些被暗殺、民主黨中途換將——拜登總統放棄競選連任,由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棒,目前特朗普與賀錦麗在民調中獲得的支持度不相上下。究竟兩人誰能贏得大選?這要看最後階段誰的團隊能保持穩定、「不折騰」,從而避免出意外。這裏很重要的一點是兩位總統候選人都需要適當地「忍一忍」,不要為了打擊對手而「用力過猛」。對很多人來說,這並不困難,但特朗普和賀錦麗都不是很有忍耐性的政客,所以兩人很有可能因為某句話或者某件「小事」而「自己搞砸」。
國際局勢變化可能增加新變數
有些外國領導人到美國訪問時,很想和賀錦麗或特朗普見面,以便與兩人建立某種友好關係,為他們國家與美國未來的雙邊關係打好基礎,因為拜登退選後已被廣泛視為「看守政府領導人」(用籃球術語來說就是「垃圾時間的場上隊長」),但拜登在這段最後任期內仍派遣他在外交領域的「左膀右臂」出訪主要國家和地區,如派國務卿布林肯前往中東斡旋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的停火談判,以及派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前往北京,與中國領導人商討如何管控中美關係,避免發生衝突。美國政府的最新動作是在多米尼加共和國「收繳」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的專機,並將這架飛機開往美國佛羅里達州,用這個令人震驚的單邊行動來「證明」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絕不比特朗普弱,會繼續維持「長臂管轄權」,即美國的法律可以凌駕於任何國際法,美國可以用軍事力量對違反美國禁令的個人和國家實施制裁或各種打擊。
拜登派布林肯再到以色列與總統赫爾佐格見面,希望穩住中東局勢。(AP)
與此同時,在國內事務上,拜登沒有提出任何新設想,主動把「舞台」讓給了賀錦麗,任由她「盡興表演」,充分展現她的「政治天分」,從而吸引更多美國人的支持。拜登政府的這一輪外交動作,旨在避免這最後的60天內出現不利於美國的國際突發事件,導致華府不得不作出回應,並因此得罪某些選民,給賀錦麗和競選議員或州長、市長的民主黨政客帶來新麻煩,最終影響他們的選情。
由於特朗普的參與,今年的美國大選曾長時間聚焦於特朗普的身份及其參選的合法性,國際事務根本不是選民關心的熱點議題。特朗普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法院定罪的總統候選人,之後他又在造勢大會上險遭暗殺,贏得很多同情票,圍繞他的各種爭議在很長時間內是共和黨黨內初選的主要話題。在得到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正式成為該黨總統候選人之後,特朗普終於擁有了合法地位,有關他的那些爭議逐漸得到平息。但接下來的公眾話題變成了「拜登是否應該退選」和「應該由誰來接替他參選」,因此國際問題仍未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
特朗普在造勢大會上險遭暗殺,為他贏得很多同情票。(AP)
8月中,被「幸運之神眷顧」的賀錦麗獲得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正式接替拜登出馬競選總統。她的個人形象比拜登好,反應比拜登快,善於主動出擊,因此得到很多捐款大戶的支持,一時間風頭無兩,搞得特朗普不知如何應對。到8月底,在民調支持度上,賀錦麗抹平了拜登留下的「赤字」,基本上與特朗普並駕齊驅,不分上下,在個別州份還稍稍領先特朗普。
但拜登及其助手意識到,現在最可能影響選情的恐怕要數國際突發事件,尤其是在中東或亞太地區。這幾天,以色列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幾十萬人上街。起因是以色列軍隊日前在加沙發現六具屍體,經確認,都是去年10月7日被哈馬斯從以色列南部綁架的人質。以色列民眾普遍相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早前拒絕了與哈馬斯之間有關暫時停火、交換人質的協議,導致交換人質名單上的以色列倖存者被哈馬斯殺害。對於遇難人質家屬來說,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他們的抗議橫幅上寫著「犯罪的部長」(Crime Minister,與英語首相一詞Prime Minister只差一個字母)。英國工黨政府也對內塔尼亞胡表示不滿,決定暫停向以色列出口戰機零件,以此來促使以色列盡快與哈馬斯達成停火協議,爭取人質獲得釋放。人質未能獲釋反而被殺,對美國政壇也有一定影響,因為這涉及美國猶太裔的利益,一些遇難者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們的美國家人批評拜登政府未盡全力,未用各種方式迫內塔尼亞胡積極爭取人質獲釋,反而縱容他故意拖延達成停火協議,最終導致有可能獲得自由的人質被哈馬斯殺害。
美國猶太人本身就有強大的游說集團,善於利用新聞媒體,同時,一些猶太人的表述,特別是遇害人質家屬的講話極具煽動力。我在網上看了被害人質Hersh Goldberg-Polin的母親Rachel在兒子葬禮上所致的悼詞,內容非常感人,相信這樣的視頻會讓更多猶太裔選民對拜登政府感到不滿,他們會認為政府沒能採取行動營救人質,也未全力推動加沙停火以進行人質交換(哈馬斯釋放被擄走的猶太人,以色列釋放被關押的巴勒斯坦人)。
遇害人質Hersh Goldberg-Polin(上圖)的母親Rachel(下圖),在兒子葬禮上所致的悼詞感動了萬千觀眾。(AP)
另一方面,儘管布林肯已經多次前往中東斡旋,但迄今沒能實現目標。以色列拒絕停火及從加沙地帶撤出軍隊,這使得加沙民眾的痛苦不斷加深。與此同時,以色列還對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聚居的城市傑寧發動了20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襲擊,造成該市斷電斷網。這使得以往支持民主黨的阿拉伯裔選民對拜登極度不滿,聲言不去投票。若真如此,不僅會影響賀錦麗的選情,對其他競選公職的民主黨政客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拜登政府左右為難,親以色列的猶太裔團體和親巴勒斯坦的穆斯林團體都要求政府幫他們「主持正義」。如果中東戰爭升級,伊朗或其他區域內國家捲入戰火,美國可能會不得不參與其中,而不論怎麼做,都會在國內引起反彈,客觀上會給特朗普提供新彈藥,用來打擊賀錦麗,因為她是副總統,是美國政府外交團隊的成員,需要為拜登政府的過失承擔責任。
從這些內在關係,可以找到拜登政府最近在外交事務上頻頻出手的理由。求穩是第一要務,在表現出作風強勢的同時,還要使國際局勢保持穩定,這樣才能在最後60天裏不給特朗普任何主動出擊的機會,防止他轉移視線,藉機批評賀錦麗。拜登派沙利文去中國,估計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目標是南海和台海地區維持穩定。
電視辯論難估誰會佔上風
求穩是願望,能否變成現實則要靠人的努力。賀錦麗目前還面臨一個重要的考驗——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拜登無奈宣布退選,恰恰就是因為他在與特朗普的電視辯論中表現太差。賀錦麗比拜登年輕近20歲,人們對她與特朗普的辯論寄予希望。賀錦麗的競選團隊也相信她能做得很好,因為她正值「當打之年」,反應快,而且是檢察官出身,應對辯論與質詢是其看家本領。因此,民眾普遍預測,賀錦麗不會「輸給」特朗普,而賀錦麗的競選團隊則要求按照特朗普與拜登之間達成的協議,9月10日舉行電視辯論,由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ABC News)的兩位記者主持,並且提出改變一個做法,在辯論期間允許候選人使用麥克風。這個改動說明了賀錦麗的團隊和她本人相對比較自信。
拜登在電視辯論表現糟糕,令他無奈宣布退選。(AP)
當初拜登團隊要求主持人把兩位候選人的麥克風先關了,輪到誰發言才給誰開通麥克風,而且演播廳內不安排現場觀眾,都是為了讓拜登「少失分」,因為他反應慢,發言時容易被特朗普打斷,如果有現場觀眾鼓掌叫好,可能令他忘記該說甚麼。但辯論那天全世界都看到,即使沒有特朗普或現場觀眾的干擾,拜登仍舊不知該說甚麼。如今,賀錦麗要求允許隨時使用麥克風,暗含的意思是她不怕特朗普干擾,而且一旦特朗普編造謊言(例如,大多數美國人都支持由各州自行決定是否允許婦女合法墮胎),她可以立即予以回擊,揭穿謊言,闡明真相,不會像拜登那樣任由特朗普胡編亂造,散播謠言,誤導美國選民。
如果本月10日的辯論按賀錦麗團隊的要求進行,其實也是有一定風險的。賀錦麗反應快,但俗話說,言多必失,她如果一味「駁斥謊言」,不停打斷特朗普的講話,可能會讓觀眾對她產生某種負面看法。所以她需要「忍」,不要因為自己伶牙俐齒就抓住特朗普的某句話窮追猛打,不給對方喘氣機會,這樣咄咄逼人未必能讓觀眾佩服。美國前總統小布殊(George W. Bush)在他的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 中寫道:「你不可能贏一場辯論,只會因為說了點愚蠢的話,或者顯得疲勞或緊張而滿盤皆輸。」
賀錦麗能否在和特朗普的辯論上忍著不放聲大笑,是勝負關鍵。(AP)
所以,賀錦麗如果能表現出既有頭腦又有涵養,既反駁及時又以理服人,那就有可能被很多觀眾欣賞,從而獲得他們的支持。特朗普肯定會見縫插針,不放過任何一個嘲笑對手的機會。對賀錦麗來說,最關鍵的一點是言簡意賅,知進知退,切不可放聲大笑(她的招牌動作),免得被特朗普陣營再次利用。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心裏在問,以賀錦麗的性格,她能忍得住嗎?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