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24
怎炒禁售股
每有新股上市,都有不同期限的禁售期。不少炒友,包括筆者,都不明為何有些新股,在禁售期解禁後會升,有些則在解禁後跌,有些仲跌到隻狗咁,兩三年都回不上招股價,數年都扮蟹。怎炒禁售股,又或全不買?
對這個值千萬元的解答,筆者近日看到一篇國內文章,來自《智通財經》,自然又要抄予大家。
「解禁行情的出現,主要由於兩點因素:第一是投資人退出的需要,第二是金融市場預期自我實現性的原理。
1. 投資人需要退出
一家初創企業,從最初得到天使投資人以及天使輪融資,到之後A輪、B輪、C輪,乃至有的企業甚至有D、E、F等輪次,有的還會涉及Pre-IPO融資⋯⋯整個上市前的過程涉及非常多融資過程。
這些輪次的融資,首先為企業提供了發展成長必需的資金,其次隨著企業估值的一輪輪抬升,早先輪次的投資者已經獲利,而後進的輪次有的已經獲利,有的需要等到IPO之後才可能獲利。那麼到上市解禁的時刻,就是這些PE/VC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的時機。
當然,資本圈不乏天使投資者伴隨企業上市之後繼續堅定持有的這種價值投資佳話,但大部分PE基金的性質使得他們最終的資金走向是退出,所以解禁是一個繞不開的時間點。
2. 自我實現性
正是由於解禁時刻的重要性,因此投資者會對一家公司在解禁前後股票走勢產生預期,而這些預期往往會自我實現。
這裏情況就比較複雜,後文會詳細解釋。例如一家公司基本面一般,但IPO估值偏高,這樣市場就會預期它解禁之後會跌,那麼在解禁之前就會有人拋售它的股票甚至借券沽空,這樣就真的把股價造下去了。而到解禁那一天反而不跌了,因為預期已經提前兌現。
而如果同樣類似的基本面一般、估值偏高的股票,大股東出於擔心解禁後股價下跌,於是在解禁前拼命向上拉,再借助一些利好消息,把股價造得很高。而這些參與炒作的資金知道這樣的高價格難以為繼,那麼就看誰發第一槍,然後就會引發踩踏,到解禁的時候就真的大跌一哄而散了。這些例子都是存在的。
近一年來港股市場解禁行情的特徵。直覺上,港股解禁日單日大跌逐漸走向常態化。但事實並非如此悲觀。
據《智通財經》統計,2023年至今上市的新股中,已經解禁的股份中,解禁當日平均跌幅為1.2%,解禁當日漲跌幅中位數為0%。也就是說,有一半股份在解禁日都會出現下跌,另外一半則上漲。
具體來看,近一年半以來,解禁當日跌幅最深的股份為速騰聚創(02498),當日跌幅為68.56%。其次君聖泰醫藥(02511),解禁當日跌幅為57.66%。此外知行汽車科技(01274)、宜明昂科(01541)、科笛(02487)等股份解禁當日跌幅都超過10%,而集海資源(02489)、易點雲(02416)、九方財富(09636)等公司解禁當日跌幅超過5%。
除了下跌之外,解禁當日大漲的股份也並不在少數。像美中嘉和(02453)、長久股份(06959)、升輝清潔(02521)、喜相逢集團(02473)、達勢股份(01405)等解禁日上漲超過10%,其中長久股份解禁當日漲幅更是高達48.8%。而國鴻氫能(09663)、眾安智慧生活(02271)、粉筆(02469)等股份解禁日漲幅超過5%。
此外,在解禁期內,大多數股份都出現過明顯的拉升。2023年初至今上市的75隻新股中,解禁期內波段最高漲幅超過100%的有28隻。
以解禁日為時間中軸去觀察前後個各一個月的漲跌幅(下圖)。近一年半以來上市的新股中,解禁前一個月的平均跌幅為4.85%,漲跌中位數為-3.92%。解禁後一個月內平均漲幅為0.9%,但漲跌中位數在-2%。這說明近一年半以來的新股傾向於在解禁前一個月內下跌,而解禁後一個月內難以上漲。
融資輪次較多。這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Uber。
Uber創立於2009年,2019年5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從創立到上市之間10年的漫長馬拉松,涉及12輪融資。(Uber上市前融資歷程及每一輪融資金額見下表)
融資歷程長,估值一輪輪提升,導致最初的投資人在後進融資輪次中已經有相當可觀的盈利。例如Uber最初天使輪融資20萬美元對應的股份,隨著此後一輪輪估值提升,到上市前已經值4億美元,大約翻了2000倍。
而對應Uber上市之後截至上周五(12日)收盤價72美元,與發行價45美元相比,也只有60%左右的漲幅。這與天使輪到IPO之間2000倍的收益無法相比。」
人氣催升股價,過多遲早會爆
一般的股價除受該股的基本面及盈利前景支持外,還有一個催升點,就是人氣。只要市場上有有利某股的故事高唱入雲,該股的股價便會急升。反映出來的,是該股的PE脫離同類股的水平,PE愈高,而又沒有足夠的未來盈利(留意不是盈利前景)去支持,跌,是不可避免的。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