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7 11:38:57
十年點滴:擔任知識型義工與義務教練的體會與發現 - 林肇琪
豐盛社企學會
豐盛社企學會
貢獻專業,推動創新實踐,轉化城市
豐盛社企學會成立於2011年,是香港首個以知識型義工結合而成的非弁利組織,旨在召集各界專業人士成為義工,以知識和經驗推動香港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的發展。 我們籌辦的活動,涉獵政、商、社、學、民等各界別,主要舉辦活動包括:十一良心消費運動、社創校園、豐盛學院、使命商道,讓香港社創得以在各界深化扎根,同時着意創建一套可以落實執行的意識體系,以知識推動社創實踐,以社創轉化城市文化。
加入豐盛社企學會擔任知識型義工及社創教練至今已十年。
在商界工作多年,一直以為企業要持續,就應將盈利最大化視為目標。直至2009年,在中大修讀EMBA,有講員提出管理學教父Peter Drucker所說:「將盈利最大化定為公司目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真正的目標是要建立客戶,要建立客戶就要了解客戶需要,為他們創造價值。」只有持續不斷地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和客戶建立長遠關係,令企業壯大成長。當時亦有提到社企的概念,這是我第一次認識社企,了解社企的角色和使命──聯繫政、商及社三個圈子去解決社會問題(或社企客戶的問題),也明白到自己在商界的經驗能夠幫助社企成長,間接改變社會。到2011年,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紀治興先生剛成立的豐盛社企學會,我便立即參與成為其中一員知識型義工。由起初協助NGO及社工開辦的社企,到去年協助創新園做青年社創的教練,不經不覺擔任社創教練已十個年頭。回望這些年,我發覺我對社會問題、社創、年輕人,及對自己的認識都有所增加。
首先,今天的社會問題,比十年前複雜。有時候處理周邊的問題,比處理社企想解決的核心社會問題要花更多資源和時間;同時,資訊太多,如何吸引目標群體,如何得到投資者支持,如何讓持份者理解社企的概念,都已不簡單;此外,今天社企要得投資者支持,技術成份要很高。以前,幫助邊青就業可能只是做event planner的角色,教他們扭汽球做活動;今天,社企不單要做基本營運,更起碼要加插網頁、社交媒體等宣傳,甚至要自己設計網頁,拍片,剪片……這些對年輕人可能相對容易,但若有心做社企的是中年或提早退休的一群,他們要面對的挑戰就大得多,社企界或政府有甚麼支援?商界可以如何協助?
其次當然是社創生態的改變,也讓人樂見其成長。從前很多社企都是由NGO支持經營,由社工負責運作。但由於社工的專業並非營商,所以對很多營商的基本都不太了解,作為「教練」(Coach)要從頭說起,甚至可能連做財務預算,報表等都要一一講解,大家要手拖手的去做。時至今日,政府及學界都鼓勵青年創業,加上商界及社企界有不少資源及人力支援,很多年輕人都躍躍欲試,加入社創行列。作為教練,已經不用再從頭講甚麼4P,甚麼是收支平衡分析,當然也令我覺得有更多其他挑戰。
再者,今天的年輕人,和我這種X世代的當年完全不同,如何和他們溝通相處,是一個新的學習。我發覺很多年輕人都不大相信所謂「權威」或者經驗,他們期望是一種完全平等的對話。所以縱然作為教練,若一廂情願想傾囊相授,也可能會碰一鼻子灰。反而先建立關係,慢慢引導他們去明白問題所在,以比喻或類比方式誘導他們自己想出解決方法,他們就會容易接受。
去年協助創新園當社創教練,為青年提供專業意見。
最後,擔任教練讓我看到自己的限制。聖經說:「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一直都知自己非常心急,很多時候過於理性分析,未能完全將心比己。在與年輕人溝通中,不斷修正改善,學習快快聽,慢慢說,我發覺自己EQ和耐性也提升了不少。常言道,「施比受更為有福」,能夠成為知識型義工,參與社創,當教練,對於我是一種很大的得著和滿足。
你又有想過要當教練嗎?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