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13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破解迷思,改變生活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首先,想問一問讀者,會否因為這是書介專欄,便理所當然地覺得以下介紹的是一部可讀性高的書?

 

書名:為什麼常識不可靠?(Everything is Obvious: How Common Sense Fails Us)

作者:鄧肯‧華茲(Duncan J. Watts)

出版:大塊文化(中文版)/Crown Business(英文版)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一書,就是要指出常識主宰我們的生活、工作和社交,但常識也會有誤導人的地方,弔詭和矛盾在於:它既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同時也阻礙我們認識世界。

 

  因此,我們是時候重新檢視自己的「所作所為」,質疑普通常識,從洞察不足處獲益,從而開發看待世界的新視野。

 

  作者鄧肯‧華茲是雅虎研究室首席研究員,主持人類與社會動力學小組,也曾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專注社群網絡和集體行為研究。作為社會學家和網絡先驅,他花了三年研究及寫成此書,解釋常識的誤導之處,和對於政策、規劃、預測、商業對策、行銷和社會科學的影響。

 

  華茲指出,社會科學不像物理等科學,有一定的常規法則,因人類世界愈來愈複雜,充滿變數,看似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判斷,如地鐵車廂內沒有要求乘客讓座的規條,但社會上的潛規則會促使我們這樣做,反之,主動問人讓座,卻令我們不自在。美國有研究指,九成人以為自己的駕車技術在一般人之上。另一訪問中,約三成被訪者認為自己有卓越領導才能。這種不設實際的優越感,自以為是的「常識」,和大部分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有關,也容易使人處處碰壁。

 

  《為什麼常識不可靠?》分「常識」和「非常識」兩部分,作者前部分拆解常識判斷的迷思,剖析思考,如個人行為會因數十種心理偏好變得更複雜,很多偏見的運作在我們意識知覺之外,互相影響;群眾的智慧與瘋狂特質,即人與人互動頻繁,集體行為已無法從個人特性或動機來歸因;還有歷史的反覆無常和不真確性,以及人們執迷於理想預測的陷阱與謬誤。

 

  在非常識部分,作者認為,局部知識其實也有重要性,追求完美可能一事無成,反之從最可能的方案入手,全力以赴會有更大效益。他又指出,世界的劇變衝擊常識,為社會科學解除很多歷史性限制,如電郵,社交網絡等通訊科技,帶來新的可能性和衝擊,預測的已不是未來,而是現今的趨勢。比如通過網絡的分析,可解答「同質性」,意即物以類聚,臭味相投的問題,如美國人便有傾向和志同道合的人為伍及結黨的趨勢,但社會學家和政治學者留意到,這會造成社會分化,當意見有分歧時互相傾軋。事實上,看美國和其他社會,學者的憂慮其實早已發生。

 

  此書援引很多學術理論、科學研究個案和生活實例,讀後可能頭腦短暫混沌,適合愛思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追求深度知識和對社會科充滿熱情的人閱讀。但此書的真諦,是挑戰和質疑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才會帶來改變,聰明地生活和規劃未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