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2014

《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守護家族回憶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馬靄媛

    馬靄媛

    曾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項目經理及中文新聞寫作課名譽講師;職業訓練局高級傳媒主任及編輯;《香港經濟日報》及《明報》首席記者,擅長撰寫專題及人物訪問,醉心文字世界,相信知識可豐富心靈、啟迪人生。著有《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問集及《愛是不能埋-謝婉雯傳》。 

    世界在讀什麼

    逢周三更新

  《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是有關回憶和救贖的小說,檢視人生存的價值。故事序幕:1999年12月31日,踏入千禧年前一天。在美國德州巴斯小鎮上,最富有但獨居的七十歲老太太費絲,在屋子前院舉行一場人生最後的拍賣會。她說受睽違已久的上帝感召,要她在死前這天,把一屋價值連城、伴隨達林家族一世紀的古董以低廉的價錢拍賣。

 

書名:人生最後一場拍賣會(Faith Bass Darling’s Last Garage Sale)

作者:琳達‧洛麗奇(Lynda Rutledge)

出版:Berkley Trade/春天(中文版)

 

  這一怪異舉動,震動全鎮,人人紛紛到來向神情恍惚的費絲太太,撿便宜般以美元一元至廿元不等,取走珍貴的古董寶物,連出走廿年的女兒克勞蒂亞也回來了。在今昔交錯的敘述中,訴說著顯赫家族由光榮到衰落,幸福瓦解的悲傷往事:費絲太太的兒子死於古董槍下;性情乖戾的丈夫之後也死亡,女兒受不住古宅內的沉鬱和人私奔去了,留下費絲太太廿年來守著大宅和內裏的古董,和外界隔絕,甚至放棄了信仰。

 

  書中的角色隨拍賣會舉行陸續登場,圍繞對達林家族這鎮上富戶的回憶,盡露人性的光明和黑暗面:黑人警員懷念死去好友;費絲女兒的好友芭比因童年砸碎了大宅內的水晶盤子,改變一生,長大後開古董店;聖公會牧師三十年前對費絲一見鍾情,在她最哀傷時悄悄送上睡蓮畫作;還有其他小人物,如鎮上的禮儀師兼驗屍官;貪婪的學校老師;對名貴燈台戀棧不已的前大宅傭人。

 

  作者Lynda Rutledge(琳達‧洛麗奇)是第五代德州人,讓她更掌握小鎮的人物面貌和鄰里關係。這是她的處女作,出版後屢獲好評和獎項。

 

  小說結構嚴謹,節奏明快,把發生在一天內的事情,包括家庭、憤怒、背叛、友情、秘密和誤解等千絲萬縷的人物關係,層層展現。著墨較深的是借屋中唯一一件非賣品-18世紀路易十五青銅鍍金大象鐘,來描述愛恨交纏的母女情。大鐘的滴答聲,恍如母親的心跳,是哄小女孩入睡的妙韻,令人動容。

 

  小說處處隱含哲理而不沉悶。當芭比極力勸說好友克勞蒂亞,去守護家族古董和家園時,說:「我們就像古董,隨年月傷痕累累,問題是,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的價值?」

 

  作為敘述主體的費絲老太太,其實患了阿茲海默症(即腦退化症)。她午夜夢迴聽到上帝的聲音,是源於錯亂的心智,還是上天的呼喚,已不重要。因為:「如果不記得曾經擁有,失去又如何?」對她而言,人生拍賣會是救贖也是解脫。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