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6/2015

5件垂死者的人生憾事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怡

    李怡

    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至今逾50年,任《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總編輯28年。50多年來不間斷地在報刊寫小品文和政論,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近年有《細味人生100篇》《閱讀人生100篇》《感悟人生100篇》三本新書。

    一分鐘閱讀

  你的人生有遺憾的事嗎?

 

  澳洲護士韋爾(Bronnie Ware),專門在安寧病房照顧不久於人世的臨終病人,她將自己對病人的觀察,整理病人臨終對生命的回顧,記錄在部落格,受到矚目,並集結出書,名為《垂死者的5大人生憾事》(The Top Five Regrets of the Dying)。

 

  第一憾事莫過於「自己未勇於追求夢想。」

 

  許多病人在生命盡頭往回看時,被問到一生最遺憾的事,答案都很雷同,其中最多的是,後悔沒有勇氣忠於自己去追夢,發現有好多夢想應該實現,卻沒有實現,最終發現自己一生活在別人的期望裏,甚至連一半的夢想都沒有達成就離開人世。臨終人最常說的話是:「真希望自己當年有勇氣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選擇大家期望自己去做的事。」

 

  為甚麼沒有勇氣做?最主要是內心的聲音未能壓倒恐懼。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把恐懼擺一邊吧!何不聽聽內心深處的吶喊?」在一個專制政權下,沒有人權保障,因此人的恐懼不可免。而在一個法治社會,我們的恐懼多不是人身安全,而是對權力、利益和人際關係的考慮,我們怕失去已有的或想要得到的權、錢、色,怕由於對內心深處吶喊的堅持,而失去社會的注目,變成一個孤寂的人。

 

  垂死者的人生第二大遺憾是「後悔自己花太多時間工作。」

 

  韋爾說這是她照顧過的每一個男病人都會說的話。後悔自己為了工作錯過小孩的成長,錯過愛人溫暖的陪伴,這是他們最深的後悔與愧疚。其實對於現在的職業婦女來說,也面臨同樣問題。

 

  第三個最普遍的遺憾是「沒有勇氣表達內心的情感。」

 

  很多人為了和別人和平相處而抑制自己的感情,無法成為真正的自己,內心長期痛苦使他們罹患慢性疾病。

 

  第四個最常被提到的遺憾,則是「沒有和老朋友保持連絡。」

 

  很多人在病逝前懷念起自己的老友,卻因為沒有常保持連絡而無法再見面,悔恨沒有把握機會和他們相處。朋友也好,愛人也罷,其實生命最後的日子裏,他們才是我們最深的惦念。

 

  第五個人生憾事,是「後悔自己沒有快樂些。」

 

  這個答案的普遍性令韋爾她感到驚訝,許多人直到將踏上人生最後一程,才明白「快樂是自己選擇的」。 自己一生陷在習慣的生活模式裏,擔心改變而欺騙自己與他人,佯裝快樂,悔不當初。

 

  我一生對一些事的無憾,是因為那時我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吶喊,並不顧後果去追隨。如果仍然有憾,是我偶而會因恐懼而放鬆了心中的堅持。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名廚食譜
Fall in Fall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