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2015
《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日本通俗哲學作家富增章成出了一本暢銷書,新近譯成中文,書名是《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副題是:「從柏拉圖到桑德爾,哲學家教你改變人生的38種思考」。
富增章成在前言中說: 講到「哲學」,很多人認為「哲學艱澀難懂」、「一點都不實用,純粹在說教。」如果你也這麼想,非常歡迎來到「讓人捨不得睡覺的超有趣哲學世界」!這本書絕對能讓你對哲學完全改觀。
「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我思故我在」、「上帝已死」,這些都是大家曾經聽過的哲學家思想或名言。
他說:當你感到迷惘、心情低落、想重建自信、工作或戀愛不順利,或者人際關係亮起紅燈時……這些名言都可以是人生各個情境中的最佳武器;當你覺得「那個不好,這個方法也行不通」,找不到解決方法時,笛卡兒和尼采的「一句話」可能破除你的迷惑與執念。
然後,你就能擁有自我思考能力,不會被別人的意見所左右,培養出創造力、想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接觸哲學,真的是「百利無一害」。
哲學思想家的「知識盛宴」
這本書收錄了亞里斯多德、康德、尼采等知名哲學家的思想觀,輕鬆地讓你瞭解哲學史、主要的哲學家思想。活躍於不同時代、偉大卻又有點或者是極度怪胎的哲學家們,將在這裏舉辦一場「知識的盛宴」。
哲學的道理就是如此奧妙,總是能帶來驚喜,任何人、事、物都能成為哲學的研究對象。其主角有時候是「宇宙法則」,有時候是「上帝」或「靈魂」,「生活方式」、「人際關係」、「愛情」……都可以是哲學的研究主題。「懂了哲學,就能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 生於公元前624年的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Thales),他提出「萬物皆由水而生」的主張,雖然錯誤,卻是人類跳脫神話論的哲學起點。
- 比泰利斯遲150年出生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以提出問題的方式探討知識,他的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治學方式,正是代表哲學家「打破主觀」、引導出新想法的特性。
-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Plato),告訴你,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尋找另一半,因此談戀愛是人性的本能。
- 夏天有冷氣機還真多虧了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因為他,我們才了解有知識,就有對抗大自然的力量。
- 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為我們現在所認知的國家下定義:是一群人在平等的狀態下組成的。
- 為甚麼我們該自律?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1804年)認為,能掌控自己的人,才有真正的自由。
- 覺得人生很痛苦?其實人生本來就充滿煩惱,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建議你,同情心和藝術是解脫良方。
- 不滿、忌妒、怨恨的負面情緒很正常,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說,真理和上帝都不存在,坦率地面對自己吧!
- 為甚麼我們都愛關注明星八卦新聞?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戳穿你的想法:因為你害怕思考更重要的事。
- 馬克思(Karl Marx,1818年-1883年)認為,藉由付出(工作),你就能體會到自我價值,其實上班也沒這麼慘,對吧。
- 有錢人該不該把錢分給大家?美國政治哲學家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1953-),教你思考何謂正義?何謂善?
哲學的道理就是如此奧妙,總是能帶來驚喜,任何人、事、物都能成為哲學的研究對象。
從古到今的思潮作動
兩千六百年來,哲學家影響人類社會的文化及思考方式。
哲學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演進史。人類從盲目地崇拜未知與自然,到主動懷疑舊有的存在,接著發現了「自我」,進而思考自我生命的意義,然後開始定義自己與他人(社會群體)的關係、思考自我和他人的感受;最後在二十世紀開始,基於人人不同的思考模式,也出現了許多迥異的思潮。
古希臘時代:從神話中醒來,尋找宇宙和自然的法則
兩千六百年前,希臘人總是以神話解釋各種自然現象。但是自然哲學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他們開始透過原理或法則,合理解釋自然現象。人類讓掌控世界的「神話」理論下台,證明人可以獨立思考,並對不了解的事物提出疑問。
中世紀:懷疑神的存在,打破「絕對」
中世紀的哲學議題幾乎全部圍繞著基督教打轉,可說是「基督教哲學」。當時古代基督教教會神學作家或精神領袖所研究的「教父哲學」相當盛行。不過,教父們不光只談論上帝,他們研究的領域包含至世界的存在與形成、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於語言學、理論學等。
近代哲學:察覺「思考」的自己,「我」的存在
文藝復興結束後,進入了近代哲學。「何謂上帝?」、「上帝給了我們甚麼?」等以上帝為中心的議題落幕,哲學家們終於開始認真思考,以「人」為主的各種議題。近代哲學的重要研究主題是「人為了找到『真理』,應該抱持著甚麼樣的觀念?」
現代哲學:發展到討論對我而言的幸福,以及我與社會群體間的關係
上一個階段的近代哲學,太注重邏輯,只將重點擺在世界和整個人類。但是,卻忽略最中心的「自我」感受。什麼樣的思想對「我」或對「我的生活」更具深層意義?現代哲學更進一步的將焦點縮小到個人,環繞「自我感受」探討人的種種情緒和反應。
二十世紀的哲學思想:百家齊放、沒有標準答案
進入現代思想領域後,哲學變成思想學的一部分,各種全新觀念和前所未聞的言論,讓二十世紀的人們目不暇給,也代表「思考」與「思想」不再僅僅屬於艱澀的哲學課題下,而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如何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原則。
哲學並不是探討某個專門觀念或生活方式的死板學問,從2,600年前,希臘哲人泰利斯首度對於自己所處的世界發出疑問時,就證明了人類勇於挑戰、敢於創新和思考的特質;事實上,哲學思考離我們並沒有這麼遙遠,也不是只存在於學術書上的教材。
用兩個小時讀完這本書,這時候,或許你會試著問自己:為甚麼人要上班?做這件事情有甚麼意義?進一步去想:人工墮胎是否合法?安樂死是不得已的手段嗎?又或者死刑該不該廢除呢?借用哲學和現代思想的路徑思考,對於這些可能想過、或者曾經認為與己無關的事情,你一定會有新的看法與發現。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2小時讀懂世界哲學:從柏拉圖到桑德爾,哲學家教你改變人生的38種思考》
作者:富增章成
由 采實文化 出版
(天地、商務、三聯及誠品有售)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