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16
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
前文談到英國經濟學家修馬克的一段話,現介紹一下修馬克在40多年前出版的書《小即是美》。
修馬克1911年生於德國,1930年以羅德學者身份到英國,於牛津大學研習經濟學。稍後,這位22歲年輕人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授經濟學。
由於對只有理論而無實際經驗的學術界有所不滿,修馬克毅然投身商界、農界及報界,二次大戰期間,他重回英國牛津大學,繼續以往的學術生涯,在1946至1950年間擔任英國駐德國管制委員會的經濟顧問。往後幾年,他針對農村發展問題的建議更是被許多外國政府視為徵詢學習的目標。修馬克於1974年獲頒勛爵,1977年逝世。
《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於1973年出版,初版時沒有受到注意,銷售量非常一般,但每一季都有穩定的成長,終於十多年後,這本書及其瑯瑯上口的書名變成家喻戶曉。不同國家數不清的人們被這本書深深啟發,對其主要觀點印象深刻,而有意在他們自己的家鄉或工作地點多盡心力。
《小即是美》這本書指出:對於人生來說,工作有3個關鍵功能:一是給人們提供一個發揮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機會;二是通過和別人一起共事來克服自我中心的意識;三是提供生存所需的產品和服務。
大多數人,都認同上述第三種功能,即為了生存,我們需要金錢去購買產品和服務,而工作就能為我們帶來金錢。但實際上,上述三功能中的第一、第二功能也很重要,即使不比第三功能重要,至少也一般重要。
如果沒有發揮和提高自身才能的機會,那不會是好工作,不會是你樂於去做的工作。你會乏味地重複指定的動作,而不具有任何挑戰性。
如果只是單獨去做,而沒有與人一起共事,那麼這種工作也會讓你越做越自我中心,感到孤獨、寂寞。儘管世界上有些工作是孤獨的,比如寫作,但因有讀者的回應,所以也不是與世隔離的工作。
修馬克論證,人類整個生活所犯的主要錯誤,就在我們繼續虛耗無可復原的自然界資源,並將它成為我們經濟增長和收入的方法。在一片機械化及「移動資本」以追逐更廉價勞力成本的時代,在鼓吹充份就業聲中,修馬克提出了唯一的另類選擇,就是「可持續發展」。這不是一本講環境保育的書,而是一本經濟學的書!現代社會鼓勵消費,追求無止境的經濟成長,而《小即是美》提出不同的經濟觀,修馬克在這個領域的觀念是一項新的權威。
在眾生喧嘩的經濟學領域中,我們習慣接受許多討論解決貧富差距及發展均衡社會的聲音,抽離了人性,經濟學者用慣有的冰冷聲調討論著社會的經濟現狀。
修馬克以他深厚的經濟學涵養為基礎,從獨特又精闢的觀點切入,鋪展出全然不同的宗教與人文視角,透視了現代社會所面臨的困境,並提出有效的思路解決問題: 揮別對巨大企業的崇拜迷思,讓小規模發揮大能量!
這是一部充滿生存力及原創力的作品。是「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不錯,要把人當回事,而不是把人當成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精密的分工,早已把人切成碎片,人們賺到了錢卻失去作為一個人的「整體感」。
修馬克指出未來世界的出路,是要把我們的工作,消費,回歸到成就身為一個人類該有的責任與價值。「綠色經濟」將不只是救地球的特效藥,更是「工作使人完整」的康莊大道。
台灣翻譯這本書時加了個副題:「M型社會的出路」。M型社會,是日本趨勢學家大前研一提出的概念,是描述日本社會由原來以中產階級為社會主流,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頭大、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的社會。這個概念也被形容為台灣與香港等地的社會現況。實行小而美的經濟,鼓勵社會對於工作,除了追求生存所需的功能之外,也要兼顧發展自我和與人共事這兩個克服自我中心功能,從而改變兩頭大而中產消失的趨勢。
這是一部充滿生存力及原創力的作品。副標題是「一本把人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直指經濟學的核心問題。作者修馬克在40年前所寫的每件事今天看來仍一樣適切,而當代經濟學者及政治人物仍舊一如既往地拒絕將它列入考慮事項。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小即是美》
作者:修馬克
由 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